財政部萬字報告 透露政策加力方向
為應對經濟下行,今年中國推出一攬子穩經濟舉措力度超過2020年,而其中不少涉及財政政策。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效果如何?下一步如何持續發力?
8月30日,財政部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下稱《報告》),回答了上述市場關心的問題。約2.2萬字《報告》,詳細介紹了上半年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并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財政部公布的第三份財政政策執行半年報。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市場對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有所期待。《報告》稱,下一步財政部門將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謀劃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節奏、適時加力,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在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財政政策仍將持續發力。近期部分財政增量政策已明確,這包括稅費支持政策小幅擴圍,盤活5000多億元地方政府存量專項債券額度等。
財政政策“三支箭”發力明顯
全球當前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為了穩住經濟基本盤,需要積極財政政策發力。中國自2008年以來,一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其中近些年關鍵“一支箭”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等市場主體紓困,從而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中國推出2.64萬億元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并對部分行業實施緩繳社保費和制造業緩繳稅費政策,這一系列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力度空前。
《報告》稱,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完善財政宏觀調控,注重多種政策工具協同組合,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等,不斷加大減負紓困力度,上半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5074億元、辦理退稅18455億元,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萬億元。給企業減負的金額甚至超過2020年。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在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羅志恒表示,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通過留抵退稅等方式直接緩解了企業現金流緊張,減少企業倒閉,有力地促進了市場主體的穩定。另外還通過減稅降費和緩繳社保等形式助企紓困,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維護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基本穩定。
為應對經濟下行,需要政府擴大有效投資,這離不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籌資。近些年積極財政政策“第二支箭”正是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重大基建項目,以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穩經濟。
今年中國新增3.65萬億元專項債,并靠前發力,其中3.45萬億元用于項目的專項債基本在上半年發行完畢,按照國務院要求要在8月底基本使用完畢。
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報告》內容十分豐富,回應了社會關心的財政政策支出規模、力度、效果等問題。其中就包括備受關注的專項債發行、使用、管理等重大信息。
《報告》數據顯示,1~6月,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已發行的專項債券中,支持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11691億元、交通基礎設施5777億元、社會事業6389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5296億、農林水利2832億元、生態環保1276億元以及能源、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802億元,對穩定宏觀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報告》稱,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持續強化專項債券管理,較好保障了地方合理融資需求,有效發揮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羅志恒表示,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了逆周期調節的功能,在需求收縮時通過基建投資穩定投資、通過車購稅減免等刺激消費,有利于穩定總需求。
積極財政政策“第三支箭”是擴大財政支出規模,這包括適當增加赤字規模,盤活存量資源等來保持一定支出強度,緩解收支矛盾,釋放積極信號。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一大體現,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今年預計安排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71萬億元、比上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可用財力明顯增加。
《報告》稱,今年加大財政資金統籌,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保持適當支出強度。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累計支出12.89萬億元,同比增長5.9%,高于財政收入增幅。另外,重點領域支出保障有力,支出進度加快。
《報告》認為,受疫情等因素沖擊,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10.2%)。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穩經濟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6月份財政收入企穩回升,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當月,全國共有25個省份財政收入實現正增長。總體看,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下半年謀劃增量工具,適時加力
馮俏彬認為,今年上半年面對經濟受到超預期因素沖擊,積極財政政策盡力而為,各種政策工具加大力度和加快進度,為經濟平穩運行和后續恢復做出重大貢獻。當前要重點關注后期財政政策如何持續發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當前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確定性,7月份經濟數據小幅波動,折射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擔當穩增長重任的財政政策,下半年如何發力備受關注。
《報告》稱,下半年財政部將落實落細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在下半年落實落細積極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表示繼續實施好各項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認真研究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督促地方加強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潛力加大支持力度,持續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事實上,近期稅費支持增量政策已逐步明晰。比如為了給企業紓困,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新增在擴圍餐飲等行業基礎上,近日再擴圍至養老托育服務業。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再延期實施至明年底,預計新增免稅1000億元。
《報告》稱,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8月24日的國常會明確,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10月底前發行完畢。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上述5000多億元存量專項債資金將繼續支持一批重大基建項目,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反映了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有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今年財政發力,也體現在政策性金融工具上面,這也被外界稱為“第二財政”。
《報告》稱,下半年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聯動,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實現擴大有效投資、帶動就業、促進消費的綜合效應。
根據國務院部署,在前期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
除了上述6000億元開發性金融工具外,此前國務院還要求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今年新增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
《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已完成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5962億元,同比增長85%;服務各類市場主體78萬戶,同比增長214%;支小支農業務規模5889億元,同比增長86%。
羅志恒建議,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仍要繼續發力,繼續加大支出力度,與政策性金融債配合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進一步穩定總需求。另外要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的轉移支付,解決上半年超預期的疫情對基層全年收支造成的擾動,這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將尤其凸顯。
羅志恒認為,下一步財政要積極支持處理好經濟社會風險,比如房地產風險、村鎮銀行金融風險等,同時要做好下半年通脹上升可能對中低收入人群生活的沖擊。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全國財政超收4800億背后: 經濟穩步復蘇,補充今年“彈藥”2022-01-26
- 財政部:1-12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45164.8億元 同比增長30.1%2022-01-27
- 中央財政再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百億補貼2022-05-23
- 住建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8月1日起,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提高至80%2022-07-01
- 搶進度!上半年發行3.4萬億專項債,下半年財政“增量政策”還有哪些?2022-07-08
- 兩部委提高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減輕建筑企業負擔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