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費回C位!擴內需綱領文件發布,專家:汽車家電或成重要抓手
12月14日央視新聞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下簡稱《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綱要》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對于《綱要》發布的時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12月14日晚對時代財經分析,即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的背景下,2023年肯定會把提振經濟作為第一重要任務。
在滕泰看來,集中擴大內需將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個長期擴大內需的戰略跟“穩增長”的基調十分吻合。
中泰證券政策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12月14日晚也對時代財經指出,從今年前期經濟表現來看,經濟在疫情擾動下,存在生產強但需求偏弱的不均衡,而且內需與外需有待均衡,內需相較于外需更加偏弱。因此,楊暢也認同滕泰的判斷,現階段內需是重中之重。
《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消費投資。滕泰認為,未來較長的時間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需求不足,所以,必須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提升整個經濟的實際增長水平。
事實上,自從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稱“新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政策,與此同時, A股市場中大消費領域一改前期疲弱走勢。
在具體如何促進消費方面,楊暢指出,在必需消費品保持相對韌性的情況下,以汽車、家電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或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
此外,楊暢還提到,如何對居民收入端進行適當的轉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值得后續觀察。同時,政府應該考慮如何降低居民的被動支出,防止在醫療、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現價格推動型的支出增長,進而實現居民消費支出的優化轉型。
內需重回C位
眾所周知,消費、出口、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在出口方面,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跡象現象,近期有動能轉弱的態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的社會商品零售額同比減少了0.5%,美元計價的商品出口減少了0.3%。 另據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進出口貿易數據,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同比微增0.1%,增速較10月的6.9%大幅放緩,創今年5月以來新低。其中,出口2.1萬億元,同比增長0.9%;進口1.6萬億元,下降1.1%。
滕泰指出,過去20多年,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出口的高速增長曾經是中國經濟總需求方面的重要增長動力,但從2015年以來,實際出口增速在逐漸回落。“2020年疫情以來,由于歐美國家的需求比較旺盛,出口連續有一年多的高增長,但是從2021年下半年到現在又處于回落的態勢。”
“由于歐美過度加息造成需求快速回落,明年歐洲和美國都有輕微衰退的風險,所以中國出口未來面臨較大的挑戰。”滕泰分析道。
因此,《綱要》提出的戰略規劃不僅僅著眼明年,而是橫跨整個“十四五”。《綱要》提出,“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展望2035年,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遠景目標是:消費和投資規模再上新臺階,完整內需體系全面建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強大國內市場建設取得更大成就,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以創新驅動、內需拉動的國內大循環更加高效暢通。”
《綱要》還提出,“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消費投資,內需規模實現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內需潛能不斷釋放。提升供給質量,國內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完善市場體系,激發內需取得明顯成效。暢通經濟循環,內需發展效率持續提升。”
楊暢還指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遠景目標要注意需求端內部的不均衡。楊暢認為,首先,當前的內需與外需有待均衡,內需相較于外需更加偏弱;第二,投資與消費有待均衡,投資增速小幅上行,但消費增速出現回落;第三,投資內部有待均衡。基建投資拉動修復,但地產投資與制造業投資相對偏弱;第四,投資大類有待均衡。民間投資仍然偏弱,非民間投資拉動修復;第五,消費意愿有待均衡。必需消費品具有相對韌性,但可選消費修復偏弱,地產鏈條相對偏弱。
因此,楊暢認為,現階段針對內需出臺政策措施,短期穩住經濟基本面,確保經濟“穩中求進”,中長期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手段。
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滕泰進一步指出,在整個當前通脹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由貶值轉為升值。房價調控方面,不再是防泡沫,而是防止系統性的下跌風險,股市方面是防止長期低迷。在此背景下,央行降息刺激消費和投資穩增長,應該是未來盡快采取的擴大內需的重要政策。
投資居二線,消費全力拉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綱要》提到“消費和投資規模再上新臺階”,以及“促進消費投資,內需規模實現新突破”等表述,都把消費放到突出位置,甚至放在投資之前,這在近日中央層面的一些動作可見一斑。
11月16日,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發布,首次將“降低消費信貸成本”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眾所周知,過去央行強調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較少提到降低消費信貸成本。
“長期靠投資驅動的歷史階段已經過去了,畢竟是不可持續的。”滕泰指出,過去二三十年,在快速城鎮化和快速工業化階段,中國的投資率比較高,符合投資驅動經濟的典型特征。“多年以來中國的投資率都保持在40%以上,去年中國的投資占固定資產的比率也高達48%,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高出一倍,比印度的27%也高出了近20個點。”滕泰補充道。
《綱要》還從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提高供給質量、帶動需求更好實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滕泰分析,2021年和2022年的一季度,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都在65%左右,所以,中央這次的表述非常精準,就是要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12月1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明年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較大壓力,甚至是進入經濟衰退,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會進一步降低。疫情以來,我國生產恢復好于消費恢復,目前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仍然沒有有效恢復。因此,在擴大內需過程中,投資和消費需要積極發力,通過二者協同推進,共同擴大內需。
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這為后續出臺各種穩定和擴大消費政策定下基調。
楊暢還留意到,《綱要》還對“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進行了細化要求。楊暢認為,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調整房地產開發投資、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的合理比例。其中,如何對房地產開發投資采取更加穩健的政策措施,或許值得觀察。
楊暢指出,由于制造業投資受下游需求端影響較大,基建投資或許仍是優化投資結構的重要抓手。現階段基建投資面臨兩個層面、三個方面的拓圍:
第一個拓圍是從傳統經濟領域的基建向社會民生保障類基建的拓圍,例如醫療新基建、養老新基建;第二個拓圍是從傳統基建向上向下向外的拓圍,例如向上拓展到空天衛星網絡的構建,向下拓展的城市地下空間的構建,向外拓展到海洋層面的基建,都有望成為“泛基建”投資的抓手,也有利于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更為良好的基建基礎。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國家發改委重磅表態:推動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哪些民營經濟領域有望最先享紅利?2023-01-03
- 國常會重磅!合理增加消費信貸,促進外貿外資保穩提質…推動經濟運行在年初穩步回升!2023-01-29
- 持續提高國民收入 夯實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2022-07-29
- 經濟大省應更有作為 做穩住經濟大盤“領頭羊”2022-08-18
- 征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2022-12-08
- 提高建筑材料質量水平——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