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企業家 王盛偉
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王盛偉
2019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企業家頒獎詞
在預拌混凝土向綠色轉型、向高端發展的進程中,有這樣一位企業家,堅定不移地帶領企業向綠色環保發展,探索智能化之路,不惜投入巨資,將傳統混凝土站點改造成為花園式景觀工業建筑,發展成自動化信息化工廠,為行業向高端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寶貴經驗和示范。近兩年每年接待國內有關協會與企業代表參觀考察500人次以上,獲得地方政府和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他,就是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王盛偉同志。
王盛偉同志作為央企負責人和南京市行業協會領導,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認真履行國企責任,帶頭開展行業自律,主動淘汰產能1245萬方。在他的帶動下,南京市混凝土行業近四年產能減少2700萬方,顯著改善了行業產能過剩狀況,促進了協同發展,有序競合,形成了區域性行業多贏共生的健康發展新局面。
從“做企業”到“做行業”,王盛偉同志以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企業家精神,為我國預拌混凝土產業實現綠色轉型、高端發展提供了成功的南京模式。
王盛偉 江南大寫混凝土的人
記者手記:江南是絲竹的江南,水墨的江南,詩韻的江南,但是沿長江而雄立的南京在中國混凝土行業里卻有著不同凡響的海拔高度。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單體法人預拌混凝土企業,這里有環境生態深度綠色的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這里有用手機微信就可以完成交易的一站式商品混凝土掌上交易管控平臺,這里還有混凝土過剩產能快速降低而混凝土應收帳款大幅減少的有序的市場環境。
南京綠色、環保、智能的混凝土已成為錦繡江南的新詩章,一座座花園式攪拌站和諧而舒意地掩映在水鄉的綠叢中。這些業績讓南京的混凝土產業格外的與眾不同和引人注目。
南京混凝土行業能取得這樣的進步,與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王盛偉在行業里的精心耕耘分不開。為此,王盛偉榮獲了2019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企業家”的榮譽稱號。
在2019年年末隆重舉行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上,王盛偉成為唯一獲得行業年度“杰出企業家”殊榮的人。大會在授獎儀式上宣讀給王盛偉的頒獎辭中寫道:
“在預拌混凝土向綠色轉型、向高端發展的進程中,有這樣一位企業家,堅定不移地帶領企業向綠色環保發展,探索智能化之路,不惜投入巨資,將傳統混凝土站點改造成為花園式景觀工業建筑,發展成自動化信息化工廠,為行業向高端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寶貴經驗和示范。近兩年每年接待國內有關協會與企業代表參觀考察500人次以上,獲得地方政府和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他,就是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王盛偉同志。王盛偉同志作為央企負責人和南京市行業協會領導,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認真履行國企責任,帶頭開展行業自律,主動淘汰產能1245萬方。在他的帶動下,南京市混凝土行業近四年產能減少2700萬方,顯著改善了行業產能過剩狀況,促進了協同發展,有序競合,形成了區域性行業多贏共生的健康發展新局面。
從‘做企業’到‘做行業’,王盛偉同志以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企業家精神,為我國預拌混凝土產業實現綠色轉型、高端發展提供了成功的南京模式。”

實至名歸的榮譽與中肯亮眼的點評,讓王盛偉受到全行業的注目。王盛偉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一口地道的吳儂軟語,氣質儒雅,目光堅定。他是管理學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南京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江蘇雙龍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任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
如今在混凝土行業風生水起的王盛偉其職業生涯是從水泥出發的,他是一名有30多年產業經歷的“水泥人”,進入混凝土行業只有八年時間。但是他卻遇到了中國水泥向混凝土行業延伸產業鏈大潮洶涌的窗口期,更幸運地是他還同時遇到了世界最大的水泥企業、世界500強中國建材集團進入混凝土產業所搭建的大平臺。
命運從來都只青睞有準備的人。眾所周知,中國建材集團最早試水進入混凝土產業就是從南京啟航的。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創立于2012年,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國聯合水泥控股的核心企業,是由中國聯合水泥整合重組南京市九家預拌混凝土企業而組成的全國最大單體法人預拌混凝土企業,專業生產預拌混凝土、干粉砂漿、濕拌砂漿,混凝土年產能2500萬方,總資產40億元,產品可保供整個南京主城區,強大的保供做到了南京區域全覆蓋。這家江蘇省最大的混凝土企業,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之一,年銷售收入 50億元。
王盛偉就是南京中聯混凝土的掌舵人,他身上經歷了從國企——民企——央企的身份變換,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實干的定力和敢為人先的激情,是他從管理生產到經營市場的意識轉變,是他從分析市場、適應市場到引領市場的“弄潮”精神,是他從“做企業”到“做行業”的境界提升,是他對中國建材集團優秀文化的積極踐行。同時,王盛偉與他的團隊用八年時間在混凝土領域里出色且成功的實踐充分詮釋了中國建材集團進入混凝土產業的決策英明,更為我國建材業里涌現出一批水泥與混凝土跨界兼營的優秀企業家、管理者提供了鮮活的范例。

王盛偉坦言“混凝土與水泥不一樣,混凝土比水泥復雜”。在水泥企業的管理營銷方面,他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是如何開拓創新混凝土產業的市場前景,王盛偉有他自己深度思考與戰略理念。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他秉持“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育行業利益之中”的理念,由此邁出了從“做企業”到“做行業”的關鍵一步。自2014年王盛偉擔任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以來,一直致力于行業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科技進步和人才建設,推進誠信建設和行業自律,推進全行業聚焦市場行為守住底線并把控風險,推進運行質量逐年提升。
1. 去產能。南京混凝土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特別是進入經濟新常態后,產能利用率不足30%,沒有淡旺季之分,市場始終處于惡性無序競爭。幾年來,王盛偉從自身入手,對南京中聯混凝土一些設備老化、工藝落后的攪拌站關停處置,主動“去產能”945萬方。2017年,積極推動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完成對江蘇省監獄管理局的江蘇雙龍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并購,并在一年內對落后生產線關停、拆遷,減少產能300萬方。在他的帶動下,南京市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情況有所緩解, 2015年全行業產能 1.32億方,2019年下降到1.05億方。
2. 促優化。王盛偉著眼對既有存量產能的優化,他發揮南京中聯混凝土、江蘇雙龍集團兩個企業的優勢,確立了“市場雙覆蓋、打造雙引擎”的思路,在原先空白區域——江北市場通過租賃的形勢,迅速構建沿江“六點一線”全輻射戰略布局,在沒有新增產能、區域市場內零資產的情況下,形成了年銷300萬方的規模。在此帶動下,區域市場迎來了一輪整合高潮,市場機制開始進一步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上海建工、中建商砼等大企業進入南京混凝土市場,一方面使得行業集中度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使行業綠色生產、企業管理、信息技術水平等得到了提升。
3. 重自律。2017年5月,王盛偉根據南京混凝土市場的實際狀況,提出了行業自律指導意見,很快得到貫徹落實,從而帶領行業一舉扭轉了長達三年左右的虧損局面。為加強自律,誠信合作,成立了片區自律委員會,上下結合,兩級管理,全面覆蓋,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片區自律委員會積極、細致的工作下,幾年來南京混凝土行業能夠始終統一思想,堅持自律,雖過程艱辛,但總體穩定。
4. 促規范。規范混凝土市場,王盛偉強調一是要依法二是要尊重市場規律。多年來,混凝土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常常遭遇霸王條款,導致混凝土企業非常被動。為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風險,也為了規范市場經營行為,王盛偉領導協會,先后邀請多位業內專家討論,修訂形成《南京市建設工程預拌混凝土供應合同(2017版)》,并經南京市工商局、南京市建委核準,在全行業推廣使用,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會員企業經營風險。

在管理創新方面,王盛偉也頗有建樹。
1. 顛覆預拌混凝土“站長負責制”模式,創新構建三單元體系。一直以來,預拌混凝土企業對多站點的管理一直實行“站長負責制”。2019年,王盛偉在南京中聯混凝土率先進行站點管理模式的創新變革,實行營銷、生產、保障三單元體系改革,與此配套,建立相應的星級考核評價體系、末位淘汰機制,保障人員季度考核,星級評定,以星定薪,打破了干部層級束縛,理順了能上能下的活力通道。
2. 輕資產運行,瘦身健體,輕裝上陣。預拌混凝土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尤其物流資產重,帶來運營成本高、人員流動強、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為解決物流老化、人員短缺問題,王盛偉采取“輕資產”模式,引入專業物流單位運營,運營價格低出行業5-8元/方,老舊車輛按照“凈值+溢價”1-1.1倍轉讓,“人隨資產走”,減輕了企業負擔,建立客戶物流滿意度評價機制,保供實力大幅提升。2020年,為順應混凝土運輸限超限載的法規要求,中聯混凝土以大企業擔當的氣魄,一次采購了800輛輕量型混凝土攪拌車,這種混凝土車載量不超過八方的攪拌車呈現出的是一種傳遞環保與安全的碧綠色,如今已成為南京市場上一道別致的風景。

3. 布局沿江,坐標前移,構建礦山-碼頭-預拌混凝土供應鏈規模化合作運營。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和長江大保護戰略,混凝土生產所需的砂石材料越來越緊張,大型混凝土企業對砂石骨料需求量巨大,為此,王盛偉提出了“有上游渠道、有碼頭傳導、有地材資源”的供應模式,以資源布點、渠道建設為核心,重新構建企業供應體系,先后與華新骨料、洞庭湖直采砂企、馬鋼南山礦、安徽億瑞礦業等建立直供戰略合作,在南京市取得海華、古雄兩個碼頭。特別是利用碼頭及其倉儲設施,自主設計、制造合成砂連續定量喂料及均化發貨系統,通過調整天然粗砂、細砂、卵石機制砂、石灰石機制砂比例,穩定地合成符合生產要求的人工砂,大大緩解了細骨料供應緊張的局面,使得企業在細骨料供應質量和成本上,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2018年,中國建材集團與瑞昌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由南方水泥、中國聯合水泥集團、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共同出資設立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王盛偉被任命為該公司董事長。2019年7月通過公開競價,這家公司獲取瑞昌市鄧家山礦區(4.6億噸)采礦權。
在技術創新方面,王盛偉注重充分發揮中國建材的先發優勢。依托中國建材旗下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強大技術支撐,攜手東南大學、江蘇省建科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先進的混凝土研發中心,并成為東南大學學生實習基地。企業先后完成C150超高強度混凝土、輕質混凝土、耐熱混凝土、抗凍融混凝土、防輻射混凝土、透水著色混凝土、重混凝土、超緩凝混凝土、C50鋼纖維泵送混凝土、預拌噴射混凝土等特種混凝土的研發與應用,參與了南京市全部重點工程的混凝土供應,并為南京長江大橋“量身定制”C50鋼纖維泵送混凝土。江蘇雙龍集團成功進行“高強C120混凝土模擬超高層泵送盤管1800米(垂直620米)試驗”,成為全省混凝土行業技術領域的一次新的重大突破。

王盛偉在混凝土領域注重實踐,善于總結。比如,他提出混凝土生產環節的“十字要領”是“質量、成本、創新、安全、環保”,他還強調了混凝土營銷體系的“十字要點”是“價格、方量、訂單、回款、對賬”等。他力主取消圖紙預算和墊資,堅決要求做到工程結束6個月后付清貨款,有效地防范了應收賬款的累積,降低了企業風險。
在徹底清理與告別“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這個混凝土行業歷史積弊的方面,南京中聯混凝土堅持“價本利”,保持戰略定力。深度壓減回款,分類分項梳理。按照“三精管理”要求,瞄準“2422”目標與“12.31”時點,緊扣“回款”這根弦不放松,堅持 “四抓四控”(抓責任落實、抓賬目核對、抓過程督導、抓重要節點,控結算條款、控臨供授信、控合同應收、控逾期尾款),構建對賬、督導、管理、策略支撐體系,以五定原則(定人、定責、定戶、定額、定時)強化責任分解,以獎懲考核強化組織保障,以“兩鋪蓋、三發榜、四集中”強化過程督導,以“走出去、請進來”增進客情維護,以進度核查實現應收預警,以賬齡導向分類精準施策,最終促使應收壓減工作有序推進。
在王盛偉進入混凝土產業時,恰逢中國混凝土邁向綠色化與智能化發展的起步階段。王盛偉抓住機遇,帶領企業在綠色與智能發展上長袖善舞、大顯身手。“善用資源,服務建設”,探尋預拌混凝土行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是中聯混凝土的重要目標。自擔任南京中聯混凝土總經理以來,遵照中國建材集團“創新驅動型、質量效益型、制造服務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目標,王盛偉一直致力于創建綠色環保混凝土企業。
1. 源頭治理,以“七項行動”推動意識轉變
針對各攪拌站點實際狀況,王盛偉提出了“兩個全封閉”(料場全封閉、傳輸及生產設施全封閉)、“三個零排放”(粉塵零排放、污水零排放和生產廢料零排放)的治理目標,在日常管理、監督檢查和高頻次培訓的同時,針對所屬攪拌站開展一站一策、七廢治理、十項細節、一周一件、橫向對標、精細提升、物流整治七大專項行動,站點職場環境大幅改善,形成了持續向好的局面,環境管理越來越經得起“推敲”。

2. 超前謀劃,以“八大改造”提升場站形象
王盛偉能時刻認識到肩負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他對公司下轄站點開展八大改造(凈車出場、場地抑塵、污廢處理循環利用、低壓打灰、固廢破碎再利用、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再利用、生活污水處理和食堂油水煙凈化處理、攪拌機三維旋轉高壓清洗系統),推動形象提升,實現混凝土綠色生產和精細化管理。近兩年企業環保投入達5200萬元,改造后的站點面貌煥然一新,同時積極開展站點環境監測,加強對廢水水質、噪聲強度的監控,確保職場環境符合相應國家標準要求。

3. 健全機制,實現常抓長效
定制度、定標準:組織制定《環保管理制度與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職場管理標準》。定管理、定職責: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設立生產安環部對安全、環保、服務等工作歸口管理,并制定26個崗位環保責任制,進一步健全環境管理機制。定檢查、定落實:公司成立六個巡查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突擊檢查、直接處理”的方式,對站點職場環境進行隨機檢查,環保問題逐步減少。
南京中聯混凝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商品混凝土、干粉砂漿生產企業之一。現有12座攪拌站,45條先進的預拌混凝土生產線,3條先進的干粉砂漿生產線,1座砂石料碼頭(南京新生圩港),日生產能力可達8萬方,在節能,環保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如今南京中聯混凝土的一座座環保生態攪拌站散落在金陵城鄉,企業的綠色化成果吸引了很多的同行前來觀摩,獲得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企業每年接待國內預拌混凝土協會與企業代表參觀考察500人次以上。
在洶涌澎湃的新一代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過程中,混凝土行業陸續開始轉變競技思維,擺脫過去的惡性價格競爭,進入到展現企業個性的智慧競爭新階段。為了信息互聯互通,打造智慧交付,企業積極探索商品混凝土生產與服務的信息化新模式。南京中聯混凝土已經創新性地做到了以微信公眾號和自主研發軟件為主要搭載平臺,通過“微商城、微信計劃、電子校驗單、生產智能調度、外場保障服務、中聯云、網絡互通、CRM”等模塊,逐步實現了與客戶間的無限暢聯,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服務水平。企業充分利用科技化和信息化手段,在南京中聯混凝土建設了一站式的商混掌上交易管控平臺,榮獲“2018年度全國建材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如今在中聯云商上,混凝土就如超市的商品,微信下單,在線支付,用戶可以用手機追蹤混凝土訂單實時進展情況,與攪拌車的GPS進行實時定位,更可以通過“一車一碼”的二維碼追溯產品的原材料與配合比。電子交驗單功能中,系統將每一車次出廠產品的信息都上傳至云端服務器,并在交驗單上生成獨立二維碼,司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發貨通知。利用手機端GPS定位功能,實現物流過程的全透明化。客戶可隨時查看車輛運輸位置,進行施工現場人員、機械準備工作。在簽收流程中,利用電子圍欄功能設置特定簽收區域,實現貨物的精準簽收,極大程度上減少了人為失誤造成的質量隱患。
燦爛的綠色智能之花,必然會結出豐碩的市場效益之果。近年來,南京中聯混凝土參與了南京市全部重點工程的混凝土供應,作為主供應商參與了南京青奧工程、河西改造、地鐵建設、金融中心、新城科技、金鷹大廈等一大批重特大工程項目,過硬的產品質量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支持與信賴,為南京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南京中聯混凝土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脫穎而出,成為江南混凝土行業的一面旗幟。公司連年被評為“南京市混凝土行業信用管理優秀企業”,并先后被評為“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中國混凝土行業綠色生產示范企業”、“中國混凝土百強企業”等。
2019年,南京中聯混凝土銷量達950萬方,全年累計回款39.05億元,年銷售回款率91%,同比增加5.69億元;年底應收賬款占銷售收入比重小于50%;實現凈利潤22883萬元,同比增加2735萬元。在量、價、利和應收賬款控制等方面,均為歷史最優。2020年初始,全球陸續遭遇新冠疫情,對生產與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但中聯混凝土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依然樂觀。因為中聯混凝土在嚴格防控疫情的背景下,積極復工復產,抓住南京地區重大工程的機遇,使今年五月份銷售創造了歷史新高。
在談到2020年下半年的艱巨任務時,王盛偉神情堅定地說,南京中聯混凝土會放眼全國一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開拓思路、大膽試路,堅持“三精”管理與深度創新,努力超額完成各項經營指標與“2422”壓減目標,為中國聯合水泥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