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年本,征求意見稿)相關內容研討會召開
2023年8月9日上午,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主辦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年本,征求意見稿)相關內容研討會順利召開。
視頻會議現場
特邀報告環節,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建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朱敏濤,北京聯綠生態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聯綠”)技術總監汪恭勝,徐州利勃海爾混凝土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州利勃海爾”)特殊項目銷售及產品總監張軍分別作專題報告。

朱敏濤 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
朱敏濤在題為《基于城市運行安全的廢棄混凝土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規模化應用》的報告中指出,我國每年約產生20億噸建筑垃圾,且這些垃圾來源廣泛,成分復雜,處理難度極大,一旦處置不當,不僅會造成耕地占用、水體及空氣污染,還會破壞市容,影響城市運行安全。國家近日出臺政策將“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線列為鼓勵類產業”,可謂“正當其時”。
他介紹,上海建工聯合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余3家公司以“基于城市運行安全的廢棄混凝土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規?;瘧谩睘橹黝},系統開展了國產化廢棄混凝土處置設備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再生骨料性能提升技術、再生骨料混凝土專用外加劑的開發、再生骨料混凝土及綠色建材制品的高效制備技術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綠色制備技術體系研究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一體化解決方案等相關研究工作,形成了廢棄混凝土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解決方案。他認為,建筑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貴資源,在高度市場化的引導作用下,廢棄混凝土必將得到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可以減輕建筑廢棄物的處置壓力,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汪恭勝 技術總監
汪恭勝作題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利用技術》的主題報告。他表示,《征求意見稿》中將 “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線”列為鼓勵類項目體現了雙碳目標及智能制造背景下,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的趨勢,即實現原材料的綠色化。一是要盡可能利用固廢生產活性粉體,替代部分水泥,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二是要盡可能利用固廢處置得到的再生骨料,以減少天然砂石用量,降低因天然砂石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城市固廢應用到混凝土中,不僅可減少固廢對環境的污染,也是生產環境友好型綠色混凝土的有效途徑 。
汪總表示,混凝土因凝聚產生力量,而建筑垃圾因分開得到資源,他從專業技術層面為與會者深入講解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制備流程的關鍵技術——三分工藝。即通過分類分離分選三道工藝,將建筑廢棄物轉變為高品質再生骨料,以及經磨細加工而成的再生微粉。應用層面,再生骨料可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骨料,再生微粉可部分替代水泥,作為混凝土摻合料,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張軍 特殊項目銷售及產品總監
張軍將他對于消納固廢的思考體現在題為《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線》的報告之中。他指出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城市建設與自然資源不足的壓力及巨量固廢無處消納的困境,國家出臺政策引導,表明固廢資源化利用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固廢資源化利用對現有攪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張總講述了徐州利勃海爾將如何助力行業企業應對挑戰。他介紹了徐州利勃海爾通過利用ROCKY DEM仿真技術模擬軟件及混合質量測定所研發的盤式行星攪拌機,并展示了其攪拌軌跡及液橋分析過程。他介紹,通過完善的系統規劃、精湛的測量技術以及科學的評估使得攪拌機性能可靠、拌合效果出色,可滿足高品質混凝土生產需求,配料精度可控制在± 0.5%。
三位報告嘉賓分別從技術、設備及應用等層面闡述了對于打造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線的思考和建議,為行業企業響應政策號召走綠色智能化發展之路引路指航。
精彩的報告之后,會議進行了研討環節。研討環節共有5位嘉賓發言。
楊文在發言中表示,一直以來消納固廢都是預拌混凝土行業所面臨的頑疾,此次國家出臺政策為解決這一頑疾指明了方向。對于行業企業今后發展,他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永葆質量匠心,做合格的產品;二是攪拌站重新定位,將城市固廢處置納入到業務范疇中來;三是打造城市及工業固廢產品良好的口碑,轉變傳統認知偏差,將再生材料放在陽光下使用;四是加速裝備自動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開展制定細化標準,增強智能攪拌站的建設內驅力。
張志廣分享了江蘇東浦集團公司在2017年開始就在建筑垃圾資源化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并成功將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和路面磚的生產,他所在的混凝土企業專門有一條生產線可以處置使用再生骨料。但在后續的工程中,遇到了業主對于再生材料的認識存在偏差,對于應用過程中配合比認識不到位,認為質量無法保障,導致在工程結算時再生材料的價格有所打折。因此他希望能夠盡快出臺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以及市場指導價,提升再生材料的市場接受度。
楊加敏在發言中介紹了目前國內混凝土企業的智能化生產技術現狀,以及當前正在開發研制的新技術如在線監測系統等。他相信,通過智能化的推進,對提升企業固廢利用的質量保障,發揮集團化大型企業規模效應具有重要作用。
鐘偉在發言時對于協會工作表達了幾點希冀:一是希望協會利用自身力量助推具體細化政策盡快落地,便于企業用好政策;二是制定系統化標準,包括消納固廢能力的界定與評判標準及綠色智能化標準等,真正服務支撐行業企業發展;三是協會能夠組織更大范圍政策研討會議,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政策并對企業業務范圍做出合理調整。他表示,當前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建設亟需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來給到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決心和信心;同時要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加速整合行業業務結構。
申明遠分享了中建機械有限公司在定制化攪拌站項目的一些經驗。他表示,當前企業正在開展研究再生材料資源化利用以及智能分揀等課題,希望有更多機會可以到企業去調研學習。
最后,C10+Tech 技術委員會主任齊廣華作會議總結,認為今天的研討內容豐富,對于行業企業走好綠色智能化發展之路極具引導價值。他提醒行業同仁還要能夠關注鼓勵類項目中提到的關于海洋工程用混凝土、輕質高強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混凝土自修復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技術。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