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領跑者的六個出眾維度——兼述中建西部建設品牌印象
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領跑品牌方陣中,她是熤熤生輝的翹楚。
她不僅擁有中國混凝土行業持續領跑的輝煌業績,也具有沖擊世界混凝土行業優秀品牌的不凡實力。她的市場版圖不僅涉及中國的二十余個省市自治區,而且已沿著“一帶一路”的歷史路徑尋找到了嶄新的成長區域。
她就是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西部建設”)。從以下六個卓越的維度,走進中建西部建設,認識中建西部建設豐富而深刻的品牌內涵。

新發展理念一直是引領中建西部建設發展的旗幟。多年來,中建西部建設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實踐,追求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發展成果豐碩飽滿。
“一體兩翼”總體布局漸趨合理。自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一體兩翼”總體布局,公司先后在外加劑業務、戰略集采、科技研發、產業互聯網等領域成立相應的專業公司,支撐混凝土主業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期間,公司發展思路主要體現為“11226”。
堅持“雙一流”引領。創建“雙一流”企業是指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混凝土產業綜合服務商,接續建設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實現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是對世界一流產業綜合服務商的再一次發展與提升,是在成功站上產業綜合服務商第一方陣之后的又一次跳躍、又一次拔高,是企業的自我淬煉與脫胎換骨,最終目標是要成為混凝土產業第一方陣中的佼佼者、排頭兵。
做優做強“一體”。追求更加科學靈活、更有統治力的“區域化”策略。一是更加聚焦,重點要加快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投資布局和市場開拓;二是更有質量,注重區域化走深走實;三是更有效率,全面做實“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布局策略。
圍繞“海外高質量發展戰略”擘畫新的宏偉藍圖。在布局上,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沿線熱點區域;在經營上,要堅持輕資產運營模式;在管理上,要加強風險防范,從組織機構、管理流程、風險防范等方面建立健全海外合規管理體系。
創建“指數增長、質量上乘”的新商業模式。一是要創新投資模式,深入推進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二是要創新經營模式,緊跟中建集團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業務的戰略,依托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平臺整合社會資源;三是要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效率、防控風險。
加快“兩翼”齊飛。構建更加安全、更有話語權的產業鏈生態。充分總結和吸收過去五年在產業鏈發展上的經驗,聚焦產業鏈優質賽道,將關鍵資源聚合到優勢明顯、作用重要的賽道上,縮短成為“行業一流”的周期;統籌好主專協同發展,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協同政策,促進主專同向而行、同向發力,增強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
推動產業互聯網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變革。將數字化工作從職能轉變為一項事業,堅定“133N”信息化戰略藍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以赴推進產業數字化實現更加徹底的“革命”。各二級單位、砼聯科技、各級總部部門找準定位,圍繞“砼智”“砼聯”“砼翼”三大系列,推動公司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兩條腿走路。
全面貫穿“兩條主線”。把ESG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推動一場“觸及管理、觸動靈魂”的管理變革,堅持發揮ESG功能價值,促進企業長期可持續的價值發展。
把綠色發展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自覺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發展全周期;圍繞公司綠色發展規劃目標,全方位、全領域統籌推進降碳降耗、減污減排工作;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節能降碳技術、產品的研發、使用和推廣;拓寬綠色發展視野,引領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著力塑強“六項能力”。塑強黨建引領力。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推動科學理論武裝和引領企業發展航向深度融合;二是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推進加強黨的領導和現代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三是強化政治功能,推動黨建政治優勢和企業發展優勢深度融合。
塑強組織承載力。在宏觀上,按照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優化完善現代化治理等核心關鍵事項。
塑強創新驅動力。重視“科技化”策略,突出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塑強資本推動力。一是加強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融合;二是持續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加強市值管理;三是加強資本運作,增強資本推動力。
塑強人才支撐力。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戰略位置,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根本遵循,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塑強文化感染力。傳承和發揚好中建精神,弘揚“中建信條”“十典九章”等中建文化;堅持和發揚以“堅如磐石、以人為本、工匠精神”為核心理念的“大砼”文化,厚植文化底蘊,培育文化優勢。
中建西部建設打造智能工廠
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卓有成效。公司以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導向為指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依法合規經營為底線,強化環保合規性建設和污染防治;以問題導向為抓手,切實推動清潔生產、節能降碳、綠色運營。在已有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總體框架基礎上,不斷升級完善股份公司、二級單位(事業部)、廠站三級環境管理系統建設,強化機構職能與崗位職責發揮。
在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方面。一是開展“雙碳”科技攻關。主導《渣土類等大宗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與示范》等17項國家級、省部級低碳建材科技攻關項目,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17項;獲得《綠色生態混凝土設計制備成套關鍵技術》等國際先進及以上低碳技術科技成果10余項;出版《建筑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等3部專著。與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開展校企聯合創新,針對預拌廠碳排放、混凝土碳化性能、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技術開展技術攻關。二是推動綠色建材應用。公司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累計開展固廢資源化利用、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等成果轉化項目80余項,形成了建筑垃圾、磷渣、工業尾礦等高效利用成套技術,行業領先。
現階段,公司獲得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生產單位約占50%;每年生產用電中,水電、風電、光電等清潔綠色電力占比近20%,可產生間接降碳效益1萬余噸;公司攪拌站使用的生產服務車輛中,新能源電動裝載機占比30%,新能源攪拌車占比10%,且該比例還在持續增加,在減少污染物及碳排放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著;公司積極在廠站探索分布式光伏項目應用,已分別在海南、安徽建成并投產兩個攪拌站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在福建等地陸續籌備新的項目;公司生產單位中,約30%的單位已取得“綠色建材”認證或“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并以此為基礎發行了10億規模的綠色債券,進一步用于公司的綠色低碳事業;公司積極開展相關的省部級、國家級課題研究,形成10余項低碳技術成果,出版專著2部,并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公司以“數字西建·產業互聯”為愿景,組建砼聯科技,打造“砼智、砼翼、砼聯”三大系列產品,主編行業首部智慧工廠相關標準,成立混凝土智能制造標準化委員會,獲評中國西部企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優秀實踐單位,被工信部評為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中建西部建設打造綠色監控中心
在推進“互聯網+”建設領域方面,一是孵化專業互聯網公司,以實現制造數字化轉型,引領行業變革為方向,組建了砼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從戰略構想到實體運營的轉變。二是開展數字化管控升級,砼翼BI集成營銷、運營、商務、投資等10個核心業務板塊數據,數據沉淀1.6億條,集成數據元400余個,260個數據元成為業務系統快報數據的主要依據。三是打造產業互聯平臺,圍繞混凝土產業鏈供應鏈,搭建砼聯智選、砼車匯、找砂石、砼聯數科4個子平臺,與中物聯、中聯重科等建立了合資企業,目前用戶達到6. 5萬個,覆蓋全國26個省份,250余個城市,累計交易額超過200億元。四是智能制造技術引領變革,成立智能制造專業研究所,圍繞預拌廠智能化升級開展專項技術攻關,實現無人值守過磅、原材料智慧檢測、質量關鍵數據在線監測、產品性能智能檢測等10余項智能化設備,形成國際領先成果1項,國際先進成果3項,申報專利40余項,獲批軟件著作權18項。
為了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中建西部建設成立了砼聯科技專業公司。砼聯科技立足于圍繞混凝土產業,向全行業用戶提供全鏈條、全場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已圍繞混凝土產業的智能制造、企業數字化管控、在線交易、物流交付、數據服務等環節開發了五大系列產品。
砼智匯系列主要為混凝土產業提供智慧工廠與數字化管控系列解決方案。砼聯智選定位為混凝土產業鏈信息與交易綜合服務平臺,鏈接行業上下游,匯集施工方、預拌廠、材料商、資金方等核心資源,為用戶提供混凝土供需撮合、線上交易、項目管理、電子合同與結算等線上服務。找砂石定位為砂石建材綜合交易服務平臺,聚集海量砂石骨料供需資源,為用戶提供砂石交易全流程的數字化工具。砼車匯定位為混凝土產業鏈物流數字化服務平臺,廣泛匯聚運力資源,提供運力撮合、軌跡查詢、安全監控、在線結算等數字化工具,為產業鏈用戶創造價值。砼聯數科定位為混凝土產業鏈數字信息服務平臺,圍繞產業鏈大數據,運用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集聚多方優質金融資源,打通數據交互壁壘,激發數據要素新活力。
砼聯科技五大系列產品在技術上采用了微服務架構,為支撐各產品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在產品設計和框架設計階段就把當今技術方面的前沿技術,如區塊鏈、大數據、AI、物聯網等充分融合進系統中,打造以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為核心的基礎架構。為保證產品設計、研發在正確路上的健康發展,建立了相關制度體系,并通過了相關認證,如保障軟件開發成熟度的CMMI3級、保障信息安全的ISO27001、保障數據安全對生產環境進行的等保三級認證等。
科技創新鍛造核心優勢。聚焦智能制造和“雙碳”目標,進行關鍵布局,打造行業原創技術“策源地”,首創行業10余項關鍵成果,智能制造更新迭代到3.0時代,首座光伏發電廠站落子美蘭,多次亮相C10+等行業盛會,科技影響力持續擴大。多年來,中國預拌混凝土產業每年都將30多億立方米優質混凝土輸送到國家基本建設的市場終端,中建西部建設在國家和地區重點工程中的保供中作出不凡的奉獻。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傾力作為。全面聚焦“交通強國”“雙碳”戰略、“兩新一重”等重大領域建設,野外基建、核電業務、海上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管網更新改造、水利水電、新能源等重點建設領域多點開花,業務轉型升級動能充沛。
在聚焦重大民生和高端項目中傾力突破。承供世界唯一懸浮于深坑之上的冰雪世界(湘江歡樂城),攻克國內(武漢東湖隧道)最長最深支隧工程難題,多次刷新超高層(中海489項目)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速度,“科技西建”的美譽愈發深入人心。近5年公司累計承接超億元項目170余個,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同時在引領中國混凝土技術進步方面不負眾望。
一是國內外超高層泵送混凝土技術行業領先。公司形成了系統的30~160 MPa全等級高性能混凝土設計、生產和全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承建國內2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近60座,其中400米以上9座,創造621米超高層混凝土泵送吉尼斯世界紀錄及LC4 0輕骨料混凝土泵送高度432米的世界紀錄,刷新國內超高性能混凝土泵送高度紀錄2項(140~160 MPa超高性能混凝土泵送高度達到452米,C120機制砂超高性能混凝土泵送高度達到401米)。首次在北非炎熱地區將28 d抗壓強度為99MPa的混凝土泵送至250米,刷新了當地混凝土應用強度和泵送高度的兩大紀錄。
創造C60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垂直泵送621米世界吉尼斯紀錄
二是產業技術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攻克超千米級超長泵送混凝土技術、超11米厚高強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調控技術、超72小時超緩凝混凝土技術等100多個項目的關鍵技術難題,數十項工程獲評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被行業推薦為“一帶一路”重點產品。在新產業技術方面,形成UHPC產品系列、專用外加劑、聲屏障、保溫樓板等十余項新產品,打造新增長極。其中,UHPC產品突破大體積穩定性調控、結構應力分析和超長泵送施工等行業技術難題,順利承接世界最大體量UHPC大體積項目。
中建西部建設是中國預拌混凝土產業品種規格最全的企業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
取得的科技成果豐富。中建西部建設目前獲批國家級課題、子課題12項、省部級課題50余項,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40余項,形成國際先進及以上水平科技成果80余項。其中,自主研發的曲面飾面清水混凝土技術、廢舊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專利保護方面,獲授權PCT國際專利1項,獲得國家專利獎1項,累計有效專利近800項,發明專利300余項,培育出免振高強自密實混凝土、高抗裂補償收縮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聚羧酸減水劑、功能外加劑等一批高價值專利;在標準建設方面,參與1項混凝土核心國際標準編制,參與國內預拌混凝土業200余項相關標準的編制,主編各類標準50余項。依托科技創新工作,公司在超高層混凝土技術、高性能減水劑技術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系列行業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
產業技術實力凸顯。為落實“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有效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公司組建了混凝土外加劑研究團隊,并成功孵化中建西部建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新材”),主營產品聚羧酸減水劑規模居行業前列。
中建新材堅持科技公司定位,聚焦科技創新,以成為國際領先的化學建材綜合服務提供商為愿景,依托自主開發的系列產品,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滿足工程應用的“產品+”綜合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經自主開發出包括系列功能型聚羧酸減水劑、粘度調控功能助劑等30余種產品,在超高泵送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應用場景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相關產品先后應用于超高層建筑、市政工程、道路橋梁、軌道交通等領域,服務于中國結構第一高樓、西南第一高樓、世界最長跨海鐵路橋、廉江核電項目等一大批標志性工程和國家戰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三領五強”是公司“十四五”的總體目標,也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塑強品牌影響力是“五強”目標中的重要一環。品牌影響力是企業實力的外在體現,要不斷提升企業形象,踐行社會責任,成為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高,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高的優秀品牌。在具體的品牌策略上,主要表現為:一是打造服務品牌,重塑面向客戶的服務體系及丟單問責制度,以提升自身履約和服務質量,增強服務體驗感和客戶黏度,促進簽約和回款質量提升;二是打造科技品牌,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方案,協同推動新產品聯合開發,積極推廣技術成果,在高端領域形成技術壁壘,協同提升科技、營銷價值創造能力;三是打造樣板精品,包括樣板工程和樣板供應平臺,不斷豐富樣板工程項目庫,為客戶提供最直觀的品牌感知,提升“西建”品牌影響力。
專項改革激活發展引擎。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統領,以全面深化“六專行動”為重要抓手,從專業突出、科技創新、產業引領、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等方面開展改革創新工作,各類專項改革均已圓滿收官,企業經營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以及中建集團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名單。4家子企業獲得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管理改革拉動品質升級。面對行業的格局之變、競爭之變,公司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開展了“三位一體、四級聯動”的管理改革,明確了各級組織不可替代的職能定位,各層級的協同效益愈發凸顯,公司總部統籌全局、二級單位承載戰略、省級事業部執行戰術、廠站直面市場的定位愈發清晰。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已成為“走出去”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產業。十年來,公司參建了一系列海外高精尖項目,包括阿爾及利亞廠參建的嘉瑪大清真寺、奧蘭鋼廠項目,印尼公司參建的雅萬高鐵、BTM智能制造項目,柬埔寨公司參建的暹粒機場、金邊南三環項目,泰國邦帕茵廠參建的中泰高鐵一期項目等,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干一個工程樹一座豐碑”的雄心壯志。十年來,公司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大清真寺項目榮獲中建集團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雅萬高鐵項目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評價,編制的《中歐混凝土技術標準對比分析及應用》得到行業高度評價。這些技術成果彰顯了公司的科技實力,成為中國混凝土綜合技術在全球市場應用的典型代表,贏得了業界高度認可。


中建西部建設掛牌成立海外公司(上圖) 中建西部建設掛牌成立礦業公司(下圖)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中建西部建海外總體發展思路概括為:“12356 ”,即“一個方位、兩個目標、三個解決、五個策略、六個體系”。
一個方位是根本,是指中建西部建設海外事業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致力于為黨和國家事業、為中建集團海外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是公司在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上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兩個目標是核心,是指實現海外“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即到2025年,努力實現“海外混凝土銷量破兩百萬立方米,海外營業收入破六億元,海外市場布局突破六個國別”;到2035年,力爭實現“十國、百廠、千萬立方米”。
三個解決是關鍵,是指解決制約公司海外高質量發展的三類問題。一是解決海外業務規模小、效益不突出的問題;二是解決海外風險合規管控能力不強的問題;三是解決國際競爭力不強、市場知名度不高的問題。
五個策略是路徑,是指應對靈活多變的海外市場而實施的策略。一是堅持“跟隨”策略,在跟隨中實現自主發展;二是堅持“本土化”策略,提升本土化發展能力;三是堅持“輕資產為主”策略,打造輕、靈、快的海外投資模式;四是堅持產業鏈“一體化”策略,塑強企業全產業鏈發展優勢;五是堅持創新發展策略,高水平落實好海外高質量發展戰略。
六個體系是保障,是指為解決上述三個問題而打造的六個體系。一是打造結構合理的市場體系,二是打造協同高效的管理體系,三是打造支撐有力的保障體系,四是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體系,五是打造務實高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六是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管理體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建西部建設“滅火”砂漿顯奇效:混凝土攪拌車變身“高噴消防車”2020-07-11
- 中建西部建設與華潤水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0-08-04
- 中建西部建設完成重慶軌道交通九號線嘉華軌道專用橋墩柱箱梁澆筑2020-09-10
- 中建西部建:華麗高速項目全面完成預制T梁澆筑任務2020-10-14
- 中建西部建設斬獲4大項目,總簽約量近百萬方2020-11-13
- 中建西部建設簽約阿里巴巴西溪五期項目 簽約量45萬方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