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混凝土前沿技術論壇在南京成功召開
時間:2024-06-10 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分享:
2024年6月1日下午,由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主辦、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混凝土前沿技術論壇,在江蘇南京成功召開。論壇是2024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同期活動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和研究者參與交流,促進混凝土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推動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2024年6月1日下午,由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主辦、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混凝土前沿技術論壇,在江蘇南京成功召開。論壇是2024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同期活動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和研究者參與交流,促進混凝土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推動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 師海霞
論壇邀請了同濟大學教授蔣正武、重慶大學教授賈興文、東南大學教授張亞梅、深圳大學教授崔宏志、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王劍云和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應姍姍,各位專家分享混凝土前沿技術和先進產品應用技術,精彩紛呈。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主持。
同濟大學教授 蔣正武
首先由同濟大學教授蔣正武帶來報告《可持續混凝土發展理念與途徑思考》,可持續混凝土是混凝土發展必須或必然堅持的一種技術理念與方向,高性能、綠色、低碳是其基本技術特性;混凝土低碳技術是多樣的,但要考慮其適用性、減碳效能與推廣性;混凝土減碳充分考慮其服役環節,提升耐久性是減碳的有效途徑之一;可持續混凝土的應用實踐是漸進過程,具體技術途徑是無限的。不同的技術理論與方法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讓時間來檢驗!
重慶大學教授 賈興文賈興文教授給大家分享《高早強磷酸鎂水泥混凝土的制備與工程應用》,磷酸鎂水泥混凝土(MPCC)具有凝結硬化速度快和早期強度高的特點,膠凝材料用量、緩凝劑摻量、水膠比和水化溫升峰值是決定MPCC早期強度的關鍵因素,其早期強度對水膠比變化尤其敏感。摻加粉煤灰和偏高嶺土等摻合料有助于降低MPCC早期水化溫升,促進水化產物六水磷酸銨鎂的形成和穩定,從而提高其早期抗壓強度和改善長期性能。MPCC的環境適用性好,在環境溫度–20~30℃且無養護條件下,其2h抗壓強度均超過30 MPa,可以用于嚴寒和常溫環境下機場跑道、道路路面和大型設備基礎的快速修復。
東南大學教授 張亞梅
張亞梅教授的報告《混凝土3D打印建造發展現狀、關鍵問題及對策》,首先簡要介紹國內外混凝土3D打印技術的應用現狀,然后針對大尺度3D打印應用中存在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最后介紹部分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深圳大學教授 崔宏志
崔宏志教授介紹了《儲能混凝土及其在建筑中的應用》,相變儲能技術在混凝土中應用面臨的挑戰及相應的解決辦法;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相變儲能混凝土性能提升方法及其在地上及地下建筑結構中的應用;對相關領域的科研及技術應用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王劍云混凝土早期微裂縫是有害介質入侵的便捷通道,成為誘發鋼筋銹蝕,導致結構耐久性和力學性能下降,繼而失效的源頭,研發行之有效的修復技術對混凝土裂縫及時修復對確保重大混凝土結構工程耐久與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與傳統被動修復技術的不同,自修復技術是在開裂初期仍在微裂縫階段時及時進行修復,可有效節約維修成本,尤其對人工難以操作的區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迄今研發的混凝土自修復技術中,基于生物碳酸鈣的微生物自修復技術因具有環境友好、與水泥基材料相容、耐久性好等多項優點,成為最具工程應用前景的自修復技術之一。王劍云教授的報告《微生物自修復混凝土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對微生物自修復混凝土機理、不同服役環境下自修復體系的構建及修復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應姍姍
最后,應姍姍分享《CO2礦化預拌混凝土研究與應用》,介紹了全國建筑碳排放現狀、發展趨勢及清捕零碳提供的CCUS解決方案,闡述預拌混凝土固碳的技術原理與技術路線,展示落地應用的部分成熟案例。
論壇現場氣氛熱烈,論壇報告圍繞綠色、智慧、功能化、低碳化研討水泥混凝土的先進技術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學習和交流,與會代表積極發言提問,與專家互相探討。

最后,師海霞秘書長對會議總結,當前市場環境的發展趨勢,她認為對于企業來講不再是吃政策的宏利,也不再有規模效應帶來的效益,而是深刻研究市場需求,滿足高質量發展的優質產品帶來的可持續效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未來我們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從而賦予企業有力發展的生產力,這也是論壇希望能夠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