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建橋國家隊”如何答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道創新與改革命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創新命題、也是改革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橋梁領域的生產方式,經歷了從“以人力為主、機械為輔”到“初步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的飛躍,“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這一過程中
以“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為代表的
中國橋梁人
堅持以研發原創性、顛覆性技術
為核心要素
以科學研究、生產組織、人才培養
分配激勵等體制機制改革
為推動力量
革新生產方式、推動產業升級
以實現橋梁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技術革命性突破是新質生產力的首要因素。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強國建設給我國橋梁事業提出新的要求,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常泰長江大橋、燕磯長江大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張靖皋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等世界級工程相繼開工或建成。

深中通道
中鐵大橋局堅持以加強科技創新解決工程難題,一系列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千米級公鐵兩用斜拉橋、懸索橋設計建造技術,多塔連跨懸索橋設計建造技術,整節段鋼梁架設施工技術,跨海橋梁結構構件預制、運輸、架設成套技術等成果,為橋梁跨越更加寬闊復雜的水域和峽谷、助推公鐵水聯運奠定了堅實基礎。

軍山長江大橋鋪設超高性能混凝土
超高性能混凝土、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組合橋面體系、全面國產的高強橋用鋼材等材料成果,對于未來大幅度提升運力、功能性和對極端自然條件的適應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超萬噸級轉體施工技術、城市橋梁裝配式構件標準化制造及安裝技術,為在既有線路復雜繁忙區域進一步織密交通網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術方案。
“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绷暯娇倳浀恼撌觯M一步指明了各領域科學研究的方向。
中鐵大橋局聯合相關高校和單位,開展了“橋梁墩(樁)柱水流力數值模擬研究”“跨江越海深水橋梁橋墩波浪(流)力研究”“海洋環境波浪力數值模擬研究”“海洋橋梁波浪荷載及動力作用研究”等專題研究,攻克重大項目中的技術難題,為橋梁工程從江河走向海洋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敏介紹,未來,我國橋梁橋梁將向艱險山區、海洋海峽方向發展,其面臨的環境更為復雜、建設與運營條件更為惡劣。中鐵大橋局也將聯合相關單位從勘察、設計、施工、運營防災維護全生命周期角度,依托國家高速鐵路主通道、跨海峽通道等重大戰略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在山區基礎、深水基礎、超大跨度、超高墩、快速施工、強抗災能力、高耐久性技術以及橋用材料等方面進一步研究提升。
張敏表示,企業還將大力開展行業基礎性、引領性、前沿性和實用性技術研究,并在基于BIM驅動的管理數字化、基于大數據和云平臺的監控應急智能化,基于數智技術的裝備現代化方向上持續努力,以提升我國橋梁設計、建造與管理維護技術水平。

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關鍵。
“在橋梁建設過程中,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方向是智能制造。在我看來,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中鐵大橋局總經理毛偉琦說。
中鐵大橋局聯合上下游單位,堅持用智能化手段賦能橋梁建設的各個環節,推動橋梁建造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常泰長江大橋沉井智慧感知系統
在基礎施工方面,中鐵大橋局構建了沉井智慧感知系統,在井孔中布設應力原件,實時采集沉井數據,配合搭建沉井監控云平臺,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模塊化分類和圖表化展示,對監控云平臺上的數據進行分析,進行沉井姿態的實時預報預警和指令發布,實現沉井下沉可測、可視、可控。

京港澳改擴建5標項目智慧梁場
在梁體制造方面,中鐵大橋局著力打造“智慧梁場”,運用物聯網+BIM信息化技術, 構建起由智慧管理平臺系統(中控和監控)和混凝土加工、鋼筋加工、模板系統、張拉壓漿施工等智能化系統和設備構成的智能化生產線。

在主塔施工方面,中鐵大橋局研發運用分段智能液壓爬模,它具備自動液壓脫膜、智能液壓頂升、智能混凝土養護等功能,如一臺精密的“3D打印機”,能在指令下完成橋塔各個環節的施工。

在橋用裝備方面,中鐵大橋局為裝備配備智能化功能模塊,提升裝備的安全性和精準性。以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XGT15000-600S為例,其采取了數字智能控制技術,搭載了高性能控制器,同時使用智能吊裝輔助控制系統。其吊鉤的實時位置、目標位置、離目標位置等數據,可以通過三維與二維結合的方式在操作監視屏上實時展現給塔吊司機,智能算法可以進行最優吊裝路徑的自動規劃和最優操作指令的自動生成。

渝萬高鐵石沱長江大橋智慧云平臺
在工地管理方面,中鐵大橋局自研的智慧云平臺,建立形成了5大系統功能的應用,即:智能拌和站遠程操控系統、鋼筋智造配送中心遠程操控系統、現場視頻監控智能抓拍和自動喊話安全管理系統、環水保智能自動監控和預警系統、大橋智慧沙盤管理系統。

AI視覺智能巡檢分析系統
在橋梁管養方面,中鐵大橋局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管養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基礎設施康養醫院,可以為基礎設施管養提供從檢測監測、預警評估到快速處置的“系統平臺+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石沱長江大橋、燕磯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平慶鐵路、濰宿高鐵青島連接線等重點工程,相繼迎來交通運輸部、國鐵集團、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設計施工企業等觀摩團,共同交流學習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經驗。

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4月28日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明確,要精準把握深化國企改革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重點,持續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推動重組整合實現要素暢通流動,形神兼備深化市場化機制改革。

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方面,中鐵大橋局與中鐵大橋院和西南交大共同組建起國家重點實驗室,采取實體化運行,并將企業科研板塊部分職能納入實驗室統一布局管理,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共建協議,形成產學研融合發展。打造了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科技合作研發平臺、科技管理服務平臺、標準化成果應用平臺,充分融通企業內外資源,提升企業科技實力,推動行業科技發展。

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
在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方面,中鐵大橋局一方面以科技力量賦能工程建造,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在建項目,大力推動生產和管理“智能化”轉型,切實提升了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環保和效率水平。另一方面,依托海上施工的人才、技術、裝備、管理等多方面優勢,布局海上風電這一新能源產業,已完成20多座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創造了我國海上風電施工領域多個“首次”和“第一”,打造了2000噸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大橋海風”號。

2000噸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大橋海風”號
另外,圍繞“推動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要求,中鐵大橋局也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部署。
中鐵大橋局企業發展部負責人介紹,企業將尊重創新規律,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重大“卡脖子”攻關和集成創新分類開展中長周期考核激勵,深化不同類型創新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變革。規范并加大科技研發經費投入,著力提高原創性引領性集成性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比重,同時健全完善研發投入產出的科學評價體系。通過收入分配、收益共享、資源開放、健全平臺等方式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中鐵大橋局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將健全高端人才引進的配套制度,加快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和經費自主權,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給予特別激勵。
目前,中鐵大橋局相關人才、經費、激勵等政策制度已相繼出臺,面向施工監控等場景開展應用軟件、鋼桁梁數字化拼裝技術和算法、跨海橋梁智能建造應用場景、綜合工程的智慧管控平臺,車載道路病害AI巡檢設備及軟件等科研項目都有實質性進展,“超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橋梁管養及健康監測技術”“橋梁減震抑振及監測檢測設備”等科技成果實現了有效轉化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增強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中鐵大橋局將全面貫徹落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上
貢獻大橋力量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