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圓夢 看北京中軸線上的北京建工
時間:2024-07-30 來源:北京建工 分享:
從匠心雕琢國家禮儀建筑到傾力筑夢“雙奧”之城;從高水平建設新時代新地標到傾情煥活老城記憶;從助力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到打造首都商務消費新地標;在北京中軸線及延長線上,北京建工先后承攬超過90項工程為助力千年古都舒展新畫卷持續注入生命力
持續注入生命力
一起云賞大美中軸線!
位于北京中軸線北燕山腳下,依山而建,從建筑設計到施工精益求精,設計巧妙,建筑群大氣磅礴,體現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工程承載著“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動文明對話”的使命,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極具代表性的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是打造中華文化的種子工程。工程獲特別魯班獎。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大屯路與天辰東路交叉路口,是北京地鐵8號線和北京地鐵15號線的換乘站。奧林匹克公園站的站內裝飾包含了滿滿的奧運元素,運動員的剪紙剪影栩栩如生、福娃圖案憨厚可愛……其不僅是一個交通樞紐,也是一個展示北京奧運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其獨特的設計和裝飾,向世界傳達著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工程獲詹天佑獎。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總部永久辦公場所。大廈設計以“魯班鎖”為設計理念,從高空俯視為“中國結”造型,設計風格融合現代設計和中國元素。建設中運用創新鋼板剪力墻系統,大幅提升空間使用率,取得國際最高標準LEED鉑金級認證。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
由塔座、塔身、塔冠三部分組成,是唯一一座由五個獨立塔體組成的高聳柔性集束群塔鋼結構構筑物,蘊涵著奧運五環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并永久性懸掛奧運五環標識,讓北京成為繼加拿大蒙特利爾之后的第二座獨立且永久安裝奧運五環標識的城市。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
132米的“玲瓏塔”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電視轉播設施,也是奧林匹克公園中的最高建筑。主體采用鋼結構,外飾玻璃幕墻,演播塔結構平面形式為等邊三角形,共分7層。夜幕降臨,“玲瓏塔”在彩色燈光交替映照下不停變換身姿,秀麗絢爛。是2008年北京奧運工程中建筑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建筑立面設計取自中國古代建筑屋檐的曲線概念,對傳統的建筑形式賦予現代的演繹,同時又象征一座橋梁,與“鳥巢”“水立方”遙相呼應,絕妙的綠色與環境設計、自然通風設計、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為中國綠色會展中心樹立了典范。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以“打造新時期首都建設的精品力作”為建設目標,建成后將作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和我國主場外交的重要設施,與現國家會議中心連為一體,形成總規模將近130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為奧林匹克中心區乃至亞奧地區提供一個高品質、國際化的工作和休閑場所。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其承擔了主媒體中心(MMC)功能,為全球媒體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綜合體育館于1987年開工建設,與造型精巧獨特的田徑場、曲棍球館、游泳館同在一條弧線上,平面形狀為六邊形,2001年為申奧和迎接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而進行過翻修和維護,2007年依照奧運會標準對場館進行了改造和擴建。英東游泳館始建于1986年,是為十一屆亞運會而興建的,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中心的水球與現代五項中游泳部份的比賽場館。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冬殘奧會最大的非競賽類場館之一,主要為運動員等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服務。2022年9月29日,經過改造的北京冬奧村正式對外開放,變身體育休閑樂園和冬奧遺產打卡地。被認為是國內有史以來市區道路建設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城市快速環路。全線貫通后貫穿海淀、朝陽、豐臺三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京通、京沈、京津塘等高速公路和數十條城市干道相連,龐大的城市系統交通網絡把周邊的黃金區域串連起來,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整個城市的品質,是北京城市功能向外延伸的標志性工程。是國家能源集團“基石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大廳顯示設備采用的是LED拼接屏,270度顯示,顯示面積約215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icro LED顯示屏。是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又稱王府井百貨大樓。工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西樓是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東長安街上建成的第一幢大型建筑,東樓是北京市70年代最高的建筑和第一個超高層現代飯店。工程獲百年百項杰出土木工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毗鄰紫禁城和天安門廣場,可以感受到既古老又現代的中國脈搏,按國際五星級飯店的標準進行設計,重點接待國內外重要政治任務。于1996年竣工,包括人造草皮足球場,室外籃球場以及游泳、乒乓球等場館,可同時開展10余項體育運動項目,高峰時期每天可接待來賓近萬人次,是當時北京市市中心規模最大、活動項目最多、功能最齊全的體育場館。走進故宮博物院,沿中軸線前行,從起伏跌宕的建筑樂章中可以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懷;可以透過東西六宮精巧的陳設和內廷園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宮廷生活的溫婉氣息;可以從養心殿東暖閣卷起的黃紗簾中,追溯百年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歷史滄桑……北京建工先后承擔了地下文物庫、景祺閣北小院、遂初堂、萃賞樓、乾隆花園、午門雁翅樓等區域的保護維修,積極為古老的紫禁城煥發新生貢獻著北京建工力量。作為北京中軸線的重要街巷,是東城區“百街千巷”環境整治行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門、窗、墻、檐、線、管、罩、綠等27項主要施工任務,整治提升采取了“修舊如舊”的做法,如用傳統古法修復木門、手繪油漆彩畫等。修繕過程中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完美融合,精心挑選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根管、每一條線,精心對待每一道工序、每一條縫、每一遍漆,莊嚴兌現了“萬萬無一失,精精益求精”的承諾。工程獲魯班獎,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2009年改造后的長安街,從復興門至建國門,形成統一的雙向十車道斷面形式,路面平整寬闊,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在實現交通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提高橋梁使用荷載、改善沿線環境景觀、提升長安街整體品質等方面所采用的多項新材料、新工藝,充分體現出“時代性、系統性、先進性、經濟性”的設計思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工程獲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廣場的規劃格局延續并強調了以北京中軸線均衡對稱的原則,其建筑與景觀展現出中國20世紀中葉公共建筑對民族風格的探索與創新,是中國現代城市規劃和建筑發展的里程碑。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已成為國家活動和人民文化活動、大型慶典活動的舉辦地,形成至今始終是國家禮儀文化傳承的見證。北京建工承擔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等建設任務。正陽門城樓是明清北京城內九門現存的唯一一座城樓,也是北京現存最為完整、體量最大的清代木結構城門建筑。修繕過程中,北京建工團隊開展建筑本體監測、文物數字檔案建設等工作,通過數字化技術讓古建的原貌以及修繕采用的技藝、原料等數據保留下來,更好地續寫人們對“大前門”的記憶。位于煤市街旁,北京坊一期南側,延續北京坊建筑設計風格,傳承歷史風貌,結合大柵欄地區民國后西式風格商業建筑特色,采用傳統“木、石、磚、瓦”等建筑材料,結合現代結構安全、節能標準進行創新設計和施工,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建造技術的完美融合。建成后的北京坊及北京坊二期,整體設計將尊重地區歷史文化及格局,延續胡同肌理布局,以小尺度街道空間圍繞勸業場為核心。是企業圍繞政府對城市功能定位,實現轉型升級的案例之一。這里原為美容美發產品批發市場,改為更加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南京銀行北京分行總部所在地,從批發市場轉型金融總部之路,北京建工積極助力,為落實新時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聚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增添了“更新”力量。是“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重點工程,南起永安路,北至珠市口大街,施工范圍跨越東城、西城兩區,作業環境條件復雜,環保要求高。北京建工項目團隊積極運用智慧化管理手段,以可控化、數據化以及可視化的智能系統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管理,并利用“七步法”施工工藝等創新手段和方法進行鋪筑施工,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和進度。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北京市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005年北京市政府60項重大建設工程項目之一,也是當年北京市在建同類項目中規模最大、功能最復雜、設施最完善的工程。工程獲魯班獎。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共計40余萬件,珍稀標本數量在國內自然博物館居首位。工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改造完成后成為以文化設計創新、藝術交流為主題特色,聚集高端差異化定位的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動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場“騰籠換鳥”,扮靚南中軸。是我國首條運行速度最快(160千米/小時)、服務標準最高、施工精度最高的自主化全自動運行高品質軌道交通線路,實現了中心城到大興國際機場半小時通達,創造了“3個最高,5個首條,10個首創”的工程紀錄,北京建工負責3個標段的建設任務。為4F級國際機場、世界級航空樞紐、國家發展新動力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由中央大廳、中南和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指廊組成,寓意“鳳凰展翅”。建設秉持 “以人為本、文化引領”的理念,營造舒適、節能、便捷的候機環境,建成東方大國兼具傳承與創新的“新國門”,將世界一流的先進建設技術與傳統的工匠精神相結合,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建造”的精湛。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優金獎。包括機庫及附樓等15棟單體建筑,其中北區機庫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是東航基地內規模最大的單體工程,最多可同時容納2架波音747或3架波音777型機。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包含機庫大廳及附樓、航材庫、安檢用房等14座單體建筑和7個連廊及3座地下水池,是世界最大跨度機庫,是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圍繞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目標,全力打造北京“樞紐”世紀工程的重點項目,建成后成為覆蓋全球的維修資源保障和航材支援服務中心。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