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面抗擊17級超強臺風,“伏羲一號”,正式投運
超大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伏羲一號”正式投運
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綠色電力,藍色糧倉。4日,超大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伏羲一號”在廣東汕尾建成投運,并完成首批養殖魚苗投放,這一項目可正面抗擊17級超強臺風,預計年產優質海水魚類約900噸,年產值達5400萬元人民幣,對我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這是9月2日拍攝的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在4日舉行的平臺投運大會上記者獲悉,“伏羲一號”位于汕尾中廣核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中心場區,距離汕尾海岸約11公里,由網箱主體結構和上建平臺兩部分組成。其中網箱主體結構長70米、寬35米,水深約25.7米,養殖水體達6.3萬立方米;上建平臺由試驗甲板、機械平臺、生活平臺、登乘靠泊平臺和養殖平臺等多個部分組成,重量約750噸。
“伏羲一號”平臺由中廣核(廣東)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于2023年8月開工,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全部依靠綠色能源供能。中廣核總經理高立剛介紹,“伏羲一號”針對無掩護海域風急浪高、臺風頻發的海況環境,創新應用了抗臺風、防撞擊、強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場養殖網箱結構設計建造新技術,采用“6樁+斜撐+雙上部組塊”樁基桁架式結構,形成強大抗臺風能力。
這是9月2日拍攝的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伏羲一號”打造了綜合多營養水產養殖系統,引進底播增殖技術,將魚蝦類投喂型物種與貝藻類提取型物種一起養殖,改善漁業環境和海洋生態鏈;此外,還配置應用了綠電供能保障、氣水聯合投喂、網衣自動清洗、環境監控預警、活魚保鮮駁運等五大海洋牧場智能化系統。
根據汕尾市規劃,“伏羲一號”投運后可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200個,并將逐步形成“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閑旅游”風漁融合示范集群。汕尾還與中廣核聯合共建了紅海灣實驗室,將利用“伏羲一號”重點開展海上風電與海洋生態互作機制研究、漁業養殖可持續生態環境建設研究、水下智能運維機器人實證等系列科研項目,持續打造新質生產力。
汕尾市委書記逯峰說,汕尾2023年以來新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5個,儲備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9個,以“藍色引擎”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鐵大橋局陽江海上風電基建項目圓滿完工2021-09-02
- 大基地“風光”好:4.5億千瓦規模來襲 多個省份明確發展目標2022-03-11
- 加速布局風、光、氫、儲等項目!央企爭先恐后瞄準新能源賽道2022-05-09
- 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獲21項舉措力挺2022-06-01
- “十四五”能源消費增量將有六成來自綠能2022-07-28
- 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成功吊裝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