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底全國最長供熱隧道開掘,涉及110處重要點位穿越,130公里“聊熱入濟”堪比地下取經
一條正在建設的130公里“供熱長龍”,橫跨三市六區縣,將聊城的電廠余熱引入濟南,這就是“聊熱入濟”項目。自去年8月正式啟動以來,項目建設者們穿越黃河天塹、筑造綠色工程,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進度條……
從選址、擬初步方案,到最后確定施工方案、施工進場,工作人員們事無巨細。
1 涉及110處重要點位穿越
長距離引入余熱,以更為清潔的新型供熱方式替代傳統鍋爐供熱方式,管網鋪設是重中之重。施工過程中,“聊熱入濟”項目涉及縣道、鄉道、高速路、鐵路、河流等110處重要點位穿越,復雜程度令人撓頭。
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項目負責人、后勤“大班長”高海光帶領建設者們披星而出、戴月而歸,一次次勘查現場、排查問題、攻克堵點。
項目南線長清段是進場施工最早的標段。在前期現場勘探過程中,高海光發現管網鋪設必須穿越“石熱管線”,采取哪種方式能夠安全、順利穿過,是個棘手的問題。根據專家論證的方案,他和技術團隊前后進行10余次的討論、推演,將可能的隱患提前考慮全面,最終確定下翻9米穿越的方案,并采取預制焊接和吊裝方式鋪設,為施工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2 創新“碳”路穿越黃河天塹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實施“聊熱入濟”項目的最終目的,也是高海光和全體參建者的使命重任。
黃河天塹之下,如何掘出全國最長的供熱隧道?針對4.5公里穿黃隧道的關鍵節點,他們引入重達600余噸的“鋼鐵穿山甲”——“DL507號”盾構機,一次性穿越黃河河道。為了更好適應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他帶領技術團隊進行創新改造,將設備原本的土壓單模式升級為土壓和泥水雙模式,為后續施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在看不見的河床底部,“隧月”不止、“巨龍”潛行,截至目前已掘進200余米,向著2025年10月22日的竣工目標邁進。
高海光介紹,盾構機的成功驗收只是穿黃隧道這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始發階段,項目部就面臨含鈣質結核硬塑粉質黏土復雜地層,并下穿濟平干渠、黃河大堤等敏感環境,是目前穿越黃河全線獨頭掘進距離最長且地質、環境風險最復雜的盾構隧道。這對管片拼裝環節的質量及精度管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管片拼裝每偏差1秒的角度,到達接收井時,累計偏差就會達到2厘米,會嚴重影響隧道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他迅速組織技術團隊進行緊急研討,連續數天日夜堅守在施工現場,創新研發出管片錯臺量測裝置及方法,在毫厘之間詮釋匠心。該技術實現管片錯臺量測時間減少20%、量測效率提高35%,確保管片環間錯臺20毫米以內、環內錯臺15毫米以內,在復雜環境下確保了精準度、優化施工流程、嚴控施工風險,保證了工程質量與進度。
3 項目啟動至今有數萬個數據入庫
對于高海光而言,每天上班、午休、下班還有睡前,打開ERP系統查看工程進度和實時監控,已經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工程建設只爭朝夕,工程進度日新月異,只有時刻想著、看著,才能真正當好項目的后勤‘大班長’。”他是這么干的,也是這么要求項目部其他管理者的。在高海光的調度要求下,項目部每天都要將成百上千個數據上傳到ERP系統的“和工程”“安平臺”等,涵蓋立項、招標、合同簽訂、施工進度等節點內容。自項目啟動至今,已有數萬個數據入庫,讓項目管理“耳聰目明”,為項目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如果說“和工程”讓進度摸得清,那么“視聯網平臺”則方便實時查看全線施工情況,讓現場看得見。為配合“視聯網平臺”使用,高海光組織項目部在全線安裝近千個高清攝像頭,同時提出輔助應用無人機實現全方位、無死角巡邏,加強了項目管理的進度跟蹤和遠程監控力度。碰上大風天氣,他便通過平臺查看防塵網的篷蓋情況;接到雷雨預報,便查看防汛準備工作落實,有效避免了違章作業的發生,提高了安全風險管控水平。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未來五年投資需求4萬億,如何確保“里子”工程建成良心工程?2024-10-18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設進入快車道2020-08-04
- 亞運會配套工程,臨建高速首座隧道順利貫通2020-08-06
- 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在青島開建2020-10-30
- 珠三角城際鐵路廣佛東環線全線首個隧道貫通2020-11-24
- 世界工程量和建設規模第一的公路隧道在陜西貫通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