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智造” 打造全國首個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
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近年來,南京、蘇州兩市已逐步探索出建筑業轉型發展新路徑,借助硬核科技的應用,邁向“智能建造”時代。
目前,南京確定52個市級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總建筑面積達526萬平方米;13個試點企業涵蓋了勘察設計、建筑施工、部品生產及技術服務等全產業鏈;創新培育了1個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全市累計新開工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約651.9萬平方米,約占新開工建筑面積的56%,在全省處于首位。
蘇州市累計打造92個試點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430萬平方米,初步實現建筑機器人、智能施工電梯等智能建造裝備應用全覆蓋,其中已有16個項目被列入首批省級試點項目,占全省總數量的57%。
今年7月,全國首個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在南京南部新城正式掛牌。南部新城地處主城東南,規劃管理范圍19.8平方公里。作為南京市重要的功能板塊,南部新城承擔了大量新技術、新場景的試點和示范建設,是住房城鄉建設部BIM和CIM雙試點片區。目前,集聚區內富華路兩側教育配套工程、國際路社區中心、大明路社區中心等6個項目入選南京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其中富華路兩側教育配套工程入選江蘇省試點項目。
搭建三級CIM平臺 實現一屏通覽“全局”
在南部新城智慧城市平臺的大屏上,清晰顯示著6大智能建造示范項目的區位地圖,整體情況一目了然,包含智慧環保、智慧工地、項目考核等多項內容數據。
依托智慧城市平臺,項目建立以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CIM平臺為核心、公司級和項目級CIM平臺為輔助的二三級管控平臺。
據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南部新城CIM基礎平臺已收集入庫遙感影像、傾斜攝影、現狀精模、地下管線等基礎現狀數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控規六線、城市設計三維模型等規劃管控數據以及房建BIM模型、道路管廊等市政BIM模型數據,可實時反映工地現場及智能建造技術指標應用情況,使項目在規劃、施工和竣工階段都實現了全面的可視化管理。
在南部新城富華路兩側教育配套工程現場,深基坑智能監測、高支模智能監測、塔吊智能監測、吊鉤可視化、場內人員智能監管等智能化裝備情況,可在項目平臺上輕松獲取。
“我們充分運用南部新城智慧工地平臺,將項目級CIM管理系統接入。平臺涵蓋綜合看板、數據管理、人員信息動態管理、現場項目隱患排查、揚塵管控、視頻監控、高處作業實時預警、危大工程監測預警八大板塊,實現危大工程數字管控、大型設備智能監測、人員健康遠程監測、現場危險源智能預警等全方位智能建造施工管理,推動建設、監理、設計、施工對項目進度、質量、安全等全壽命周期網絡進行動態監管。”南部新城富華路兩側教育配套工程相關負責人說。
實現BIM“全流程” 建筑運行“更聰明”
打開手機掃一掃,場館各視角全景圖便躍然眼前,材質、節點信息等可立即查閱;無需安裝專業軟件,點擊相關文件便能查看項目專業管線及其信息工序動畫等多種交底材料,實現3D可視化,降低施工難度,方便后期交付運維。
作為南部新城第一個遵循BIM交付標準全流程實施的項目,今年8月,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通過實施項目級BIM智慧工地建設及運維管理,項目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樓宇質量、安全、水電運行、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可視、可管、可控。
據介紹,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由體育館、球類館、綜合館組成。項目堅持BIM“一模到底”,充分應用協同設計、可視化溝通、數據分析與優化等技術,進行圖紙核查、空間校對、凈高優化、管綜深化等工作。經過技術分析,項目共發現圖紙錯漏186處,不滿足消防規范或使用不合理問題6處,室內凈高抬高20厘米,提出優化建議114條,實際解決現場問題275項,節約造價805萬元。
結合已有BIM模型,項目智慧運維系統能可視化追溯建筑結構、材料和管線等,實時感知樓宇的空調、照明、電梯、供暖系統、安全系統等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能源消耗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提升建筑運維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多場景智慧應用 推動效率質量“雙提升”
聚焦施工作業中“危、繁、臟、重”的典型場景,南部新城積極推廣應用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已在試點項目中落地實施。
在大明路東側居住社區中心項目,機器人“工友”正在進行高精度“作業”。激光混凝土整平機代替人工進行現場施工效果顯著,效率是人工振搗的3.2倍;實測實量機器人自動測量平整度、垂直度、陰陽角度、進深、開間等數據,生成3D房間數據模型,通過等高線圖查看超規范不合格區域,安排現場整改并復測,效率約為人工測量的3倍,誤差也更小。
除利用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現場施工、提高施工質量效率外,南部新城各試點項目還積極運用智能施工電梯、3D打印、低空無人機等智能關鍵技術,推動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施工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智能無人升降機主要用于工地垂直物流,實現建筑機器人無障礙跨樓層通行;低空無人機廣泛應用在建筑設計場地勘察、施工進度檢測、地形測量和測距、安全環保檢查、土方測量等方面。3D打印以熱塑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與再生材料制成的復合材料為耗材,通過建筑的圖形設計模型轉化成三維信息并打印,節約成本并保護環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上海建工建設首批智能建造與工業化試點項目2021-07-22
- 實現智能建造項目100個!山東青島開展推動智能建造三年行動2021-10-11
- 丁烈云院士: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是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重要保障2022-02-17
- 培育智能建造新業態新模式2022-02-28
- 智能建造引領建筑業轉型升級2022-03-01
- 住建部公布自主創新裝配式建筑數字化設計軟件經驗做法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