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類】二等獎項目:低粘增稠型自密實混凝土復合摻合料的研究與應用
混凝土科學技術獎?技術革新類
項目展示

二等獎項目

低粘增稠型自密實混凝土復合摻合料的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一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材三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朱敏濤、張海峰、馬俐勇、高雙雙、呂計委、金自清、吳逸飛
項目概況
20世紀80年代初,東京大學岡村甫教授首次提出自密實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概念,并闡明了發展此類混凝土的必要性,且于1988年首次采用普通材料配制成功。SCC是一種高流態且不發生離析并僅在重力作用下即可達到均勻、密實填充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為施工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兼有提高混凝土質量、改善施工環境、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費用等經濟效果。
主要創新點
1.降粘增稠型復合摻合料復配技術
2.多功能緩釋型聚羧酸類外加劑改性技術
針對混凝土應用空間密閉或狹小,且對擴展時間T500和保坍性能要求較高的情況,基于對不同時間釋放到峰值的緩釋型減水劑的研究,增加梳狀分子中減水、保坍雙基團結構數量,并提高與降粘增稠型復合摻合料產品的適應性,開發了多功能緩釋型聚羧酸類外加劑(ME3660等),解決了混凝土屈服剪切應力大、保坍時間短等難題,同時包裹性差、流速慢等狀況得到改善。
3.混凝土配制技術
針對混凝土早期強度低、收縮率大等問題,通過對膠凝材料和骨料比例調整與選擇,并制備適應性良好的外加劑,研發了適用于低粘增稠型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制技術,具有流動性好、間隙通過率高、可泵性強等特點,解決了此類混凝土因強度低、密實性差導致的應用范圍小等問題。
4.流變性能簡易測定技術
針對實際工程應用中自密實混凝土離析、泌水難以把控,流變性能量化判定復雜等問題,基于過往試驗數據積累和實際工程中解決流程,通過簡易試驗裝置,測量充填于管內的自密實混凝土在一個大氣壓下的自然流出速率,結合新拌混凝土的密度計算出混凝土的屈服剪應力與粘度,開發出一種適用于自密實混凝土的流變性能檢測裝置與檢測方法。通過簡易操作與計算,減少了試驗中可能產生的變量,提升數據可靠性的同時降低了成本,解決了混凝土施工現場不具備流變性能檢測條件等問題。

工程應用
1.上海地鐵15號線工程
線路全長42.3公里,采用全地下敷設方式。該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在高鐵中廣泛使用的預制軌道板道床技術,此項技術需要工廠預制生產軌道板、現場精調鋪設及自密實混凝土灌注基底的施工工藝。
2.徐家匯中心虹橋路地塊項目

高強混凝土墻柱結構
完成單位簡介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世界500強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上海地區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業務范圍輻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海南等省份的多個重點城市,配套有建材石礦、外加劑、泵車運輸等產業鏈。建材科技集團預拌混凝土年產量超5000萬立方米,位居上海第一、全國第三、世界第五,具有超高泵送混凝土、特種混凝土等各類高性能功能化混凝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擁有豐富的預制構件生產經驗和強大的預制構件生產能力,年產能近75萬方。擁有完善的科技研發三級體系,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于超高層建筑、地鐵隧道、市政建設、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等領域,擁有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企業證書和上海科委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一批小眾精品混凝土引領行業技術新風尚。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基礎理論類】一等獎:鋼渣粉在混凝土中應用的關鍵理論研究2024-06-20
- 【科技進步類】一等獎:預制墻板立式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2024-07-02
- 【基礎理論類】二等獎:大摻量固廢復合膠凝材料及其與骨料界面性能提升機理和調控2024-06-27
- 【科技進步類】一等獎:全裝配式UHPC-RC大節段薄壁箱型組合梁關鍵技術及應用2024-07-04
- 【科技進步類】二等獎: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開發及其在預制拼裝橋梁工程中應用2024-07-11
- 【科技進步類】二等獎: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備與性能研究及工程示范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