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館→祠堂→博物館,老建筑也能“活”在當下


左灘3500書屋夜景。
唐澤雯 攝
有著百余年歷史的武館鴻勝館,如今成了歷史專題紀念館,展示佛山蔡李佛拳,講述佛山的武術文化;廣東粵劇博物館,原來是一座舊祠堂,現在成為展示廣東粵劇文化起源和發展的窗口……
在廣東省佛山市,許多歷史建筑在有效保護基礎上得到合理利用,既留住文化記憶,又展現時代風采。
佛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有佛山老城、順德老城兩個歷史城區,以及歷史文化街區20處,歷史建筑21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49處。如何下足保護利用“微功夫”,讓老建筑煥發新活力?記者到佛山進行了探訪。

因地制宜的活化路徑


吳家大院古建筑群。
曾昭弘 攝
走進位于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的吳家大院,古樸的青磚鑊耳屋、精美的意式洋樓、蔥郁的古樹映入眼簾。透過這片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筑群,依稀可見吳氏家族往日的興旺和僑鄉文化的歷史印記。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活化是最好的傳承。通過活化升級,吳家大院成為一個集文物建筑、圖書館、博物館等功能于一體的獨特公共空間。
儒林文化、龍舟文化、僑鄉文化……6棟鑊耳屋及1棟碉樓被設計成8個不同主題的展館,全方位呈現吳家大院的歷史和九江鎮的人文風貌。
“我們著眼全域旅游,通過在假期舉辦研學營吸引游客,為他們展示吳家大院的歷史建筑,帶他們體驗龍舟文化?!狈鹕绞心虾^邦文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羅偉清說。
吳家大院的后花園,被打造為“時光花園”,成為舉辦戶外婚禮、團建聚會的好去處。拐角處,還藏著一間別致的咖啡屋。“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把老建筑用起來,歷史文化也就活起來了?!蹦虾^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務局城鄉建設科科長鄺競開說。
位于順德區碧江村的振響樓,始建于明代,抗戰時期多名革命志士曾在此進行抗日救國宣傳講學。經過修繕保護,這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凹t色文化賦予歷史建筑獨特的精神內涵,也是開展活化利用的切入點?!北探鐓^黨委書記方志濠說。
“在歷史建筑活化利用過程中,佛山市注重挖掘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尊重歷史建筑的原有風貌,鼓勵進行因地制宜的差異性活化利用。”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科科長王會說,住建部門持續推進歷史建筑普查、認定、測繪建檔等基礎措施,為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提供指引與保障。

以用促保的地方法規


碧江振響樓——“葉劍英抗戰演講舊址”牌樓。
碧江社區供圖
今年6月,《佛山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強調保護的同時,還明確歷史建筑應當在符合其價值要素保護和保證建筑安全前提下開展多功能使用。
歷史建筑的多功能使用包含哪些方向?“規定鼓勵設立博物館、紀念館、社區圖書館、民俗文化體驗館等,鼓勵用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嶺南民間工藝傳承、中華老字號經營等,鼓勵引入眾創空間、文化創意、特色餐飲、民宿客棧等與文化價值特色相適宜的經營活動?!狈鹕绞凶》亢统青l建設局總工程師劉王生說。
老房子要開發新用途,能不能對建筑加以改造?根據細則,開展歷史建筑多功能使用可以通過修繕工程或加固改善工程提升使用性能,依法改變歷史建筑使用性質,但是不得對歷史建筑的保護產生不利影響。
正式出臺《佛山市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佛山市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圖則》等,公布《佛山市促進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計劃出臺《佛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佛山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健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機制,構建起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四梁八柱”。
“活化是長效的傳承,利用是最好的保護。佛山將繼續深入開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作,鼓勵各方參與,創新實施路徑,積極探索適用于歷史建筑的保護方式,讓歷史建筑在有效利用中煥發新生?!狈鹕绞凶》亢统青l建設局局長曾陽春說。

統籌規劃的系統工程


守一藝術館戲劇文化活動。
徐銘能 攝
2014年,佛山啟動古村落活化升級工作,將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10年來,已有6批次110個古村落完成活化升級,目前第七批40個古村落活化升級正有序推進。
南海區丹灶鎮仙崗村,是一個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以陳氏大宗祠為主的明清時期民居群,以及由長庚里、圣堂大街等組成的晚清民國建筑群,讓村莊更顯古樸韻味。
如何把老建筑用起來?陳氏大宗祠被改造為村史館,向游客講述古村落的悠久歷史;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仙崗書院升級為守一藝術館,展示牌匾、花轎等特色藏品?!霸谛掭莺透脑爝^程中,我們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最大程度保留了這座嶺南特色古書院的底色。”守一藝術館負責人張永炎說。
走進仙崗書院,金漆木雕的古舞臺引人注目?!盁釔刍浨拇迕窨梢栽谖枧_上切磋技藝、開展文化交流?;罨米寱撼蔀榧奈镎故?、藝術展演、非遺項目體驗于一體的功能性文化場所。”南海區仙崗社區黨委書記歐錫康說。
不僅在仙崗村,經過多年活化利用,佛山許多沉寂的古村落正逐漸呈現出“人來、村活、業興、文盛”之勢。整體提升與空間微改造相結合,助力古村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順德區龍江鎮左灘村,年代久遠、破敗倒塌的廢舊蠶房經過活化開發,變身鄉村書屋。豐富多樣的報刊書籍、寬敞明亮的閱讀環境、香氣馥郁的咖啡茶飲,吸引著村民們來這里閱讀、休閑。
“在與村民充分溝通后,2019年,我們對蠶房進行了修繕和翻新,接著面向社會招聘主理人,引入社會資金運營,打造鄉村復合型空間?!弊鬄┐妩h委副書記余小婷說,老建筑活化利用提升了鄉村環境、豐富了文化體驗,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歷史建筑,護好也要用好

盧濤
歷史建筑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記憶,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鄉愁。當前,我國認定歷史建筑6.72萬處,一處處老街區、老胡同、老里弄納入保護范圍,老建筑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進一步被看見。
歷史建筑,如何平衡“護”與“用”?在保護基礎上合理利用,既能加深歷史建筑與群眾生活的聯系,推動歷史建筑在繼續服務社會中煥發生命力,又能為發展文化旅游、打造地域品牌提供助力。
活化利用,重在保護與傳承。廣東佛山的吳家大院辦起地方特色文化展,安徽黃山的古民居知還山莊里建起村史館,福建廈門的延平戲院恢復觀演劇場功能……在保護好的前提下發揮歷史建筑講述歷史、展示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激活其原有的公共服務功能,讓更多人走進、了解和使用它們,老建筑才更有“存在感”和“活躍度”。
活化利用,更在創新和發展。江蘇蘇州推出“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吸引企業參與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四川印發消防設計指南,針對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消防問題提供技術指引……通過創新功能、創新業態、創新制度,越來越多歷史建筑在合理利用中釋放出發展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崩檬潜Wo的拓展,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隨著更多新探索取得實效,歷史建筑在城市更新發展、群眾生產生活中必將展現更大活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佛山地鐵4號線新城醫院站順利完成全部基礎承臺澆筑2023-01-10
- 佛山地鐵4號線一期科技西路站~科普中路站區間右線順利貫通2023-08-03
- 珠三角城際目標:今年底四線貫通,廣州地鐵自主運營2023-09-18
- 廣湛高鐵佛山特大橋跨佛清從高速連續梁主墩0號塊順利澆筑完成2023-12-13
- 計劃投資超1億元 佛山機場新航站樓開工2024-02-27
- 廣湛高鐵佛山特大橋主塔封頂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