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橋墩,為什么減少了
生態優先!長江上游高鐵過江大橋橋墩減少
行走于長江上游千河之省四川,記者觀察到,跟過去相比,高鐵過江大橋橋墩大幅減少。
在風景如畫的涪江上,在建的成達萬高鐵遂寧涪江特大橋主塔剛剛封頂。過去建成的達成鐵路橋與之相距百米,一邊是密集橋墩,一邊則將建設305米主跨過江,對比十分明顯。
達成鐵路橋橋墩(左)與成達萬高鐵遂寧涪江特大橋橋墩(右)跨度對比。新華社記者謝佼 攝
“經調查,這一江段有長江上游特有魚類18種,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等。既有魚類洄游通道,又分散著魚類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大橋施工方中鐵十七局該標段安全總監葉鐵說,除大跨度設計外,他們還開展了施工對水生生物的影響評價,完善優化了水域保護措施。
工期上,涉水施工盡量避開魚類繁殖盛期的5月;工藝上,采取圍堰方式水下灌注混凝土,防止漿液外溢;養護時,精準灑水后用濕麻袋、草簾等吸附,避免養護水進入水域;密切控制揚塵,將攪拌場和棄渣場設在遠離江水的地方。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江碧水緩緩流過,水中時有魚兒在主塔倒影中出沒。成達萬高鐵公司總工程師李開龍介紹,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的四座橋梁均采用大跨度設計,減少對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長江支流水系的擾動。
而在沱江匯入長江的交匯口附近,渝昆高鐵通過240米主跨一跨而過,河道內不設橋墩,同時滿足通航、行洪和珍稀魚類保護要求。
長期從事鐵路橋梁設計的中鐵二院土建一院橋梁所副主任余浪說:“從多立橋墩到減少橋墩,是工藝的進步,更是生態優先理念的提升。”
一條長江,萬里魚躍。我國高鐵既能風馳電掣,也能守護住魚兒生存的自然與寧靜。動靜之間,折射的是“基建大國”的生態責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新固廢法中生態環境部門的履職重點2020-09-04
- 生態環境部:擬對環評弄虛作假者禁止從業2020-09-07
- 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散亂污”企業基本完成整治2020-09-11
- 人民日報: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20-11-20
- 生態環境部:已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2020-12-16
- 自然資源部:我國初步形成生態修復新格局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