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噸構件會行走、懂養生,這個三局項目“梁”身定“智”有絕招
向“新”求“質” “智造”未來
4月11日-12日
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
橋梁委員會、中建三局等聯合主辦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協辦的
第三屆雙碳目標下橋梁智能建造
與安全運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在湖北武漢召開
近300位行業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并觀摩中建三局漢南7標項目智慧梁廠
30余位特邀嘉賓
就橋梁智能建造領域的專業議題進行交流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作
《數智賦能-智慧梁場工業化轉型》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副主任高宗余,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偉,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茅為中、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橋梁委員會副主任劉曉光,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周功建,中建三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侯玉杰,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徐升橋等300余名嘉賓參會。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交通建設公司原副總裁侯金龍主持。

高宗余致辭表示,智能與綠色建造成為橋梁領域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僅是行業自身轉型升級的需求,更是響應國家“交通強國”和“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希望與會單位共同探討面向新時代橋梁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方向,共同推動橋梁建造技術進步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劉曉光表示,當前加快形成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推動橋梁產業更好地向“安全、優質、綠色、耐久”的可持續方向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本次論壇和現場觀摩對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加強合作,推動橋梁工程朝綠色、低碳、智能方向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侯玉杰致辭表示,中建三局始終秉持“科技引領、綠色賦能”的發展理念,在橋梁智能建造領域持續探索,以創新驅動低碳轉型,以綠色低碳貫穿全產業鏈,以協同共建產業生態,共同推動雙碳目標下橋梁智能建造運維技術水平更大提升,為交通強國建設與全球低碳未來貢獻“三局方案”。
觀摩活動中
與會人員前往中建三局漢南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
現場觀摩漢南7標項目智慧梁廠
該梁廠是全線首個智慧梁廠
占地面積210畝
設置10條智能生產線
配備最新一代智能可移動臺車、智能模板
智能數控蒸養棚等先進設備
形成環形流水生產線
全流程自動化作業
智能生產線,百噸箱梁“行走自如”

智慧梁廠共設計預制箱梁5135片
共配備40個移動臺座、10套液壓模板
通過環形流水生產線
實現變頻啟停、行走自動控制
雷達避障、自動定位等工序“無縫銜接”
每天可生產10片梁
一片箱梁的生產時間從9天縮減至4天
生產效率提高60%
恒溫“蒸桑拿”,箱梁也要講“養生”

在智慧梁廠內
混凝土搭乘上黃色的智能魚雷罐
沿著空中環形軌道進入智能布料機
實現一鍵式自動感應配料
智能模板上設有智能變頻振搗器
確保混凝土達到最佳的密實效果
使每一片梁100%達標

在終端的智能蒸養棚
箱梁開始享受8個小時的恒溫“桑拿”
蒸養棚實時顯示蒸養時長、溫度
濕度等關鍵參數
并根據工況自動調節溫濕度
隨后箱梁會通過水霧均勻的自動噴淋
進行最后一步“養生”環節
使梁體在72小時內達到張拉要求
為張拉壓漿做準備
廢料“零排放”,"含綠量"不斷提高

梁廠內部拌合站
設有污水分離處理系統
處理后的渣土以及砂石廢水
全部進行回收再利用
實現廢料“零排放”
廠區內可實時監測
溫濕度、PM2.5
并對粉塵濃度數據加以分析
聯動噴淋設備自動降塵
在智能蒸養棚采用
多臺生物質蒸汽發生器
編組并聯的輸送方式
以秸稈類替代燃煤或燃氣等燃料
比傳統一室一爐更加節能環保
智能建造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三座中國大橋斬獲國際橋梁界大獎!2021-04-21
- 國內最大體量耐候鋼橋梁主線通車2021-04-24
- 湖杭鐵路全線最大跨度橋梁順利合龍 預計2022年7月全線通車2021-05-08
- 中國橋梁 聯通世界2021-09-03
- 21.5米長的高分子3D打印橋梁亮相成都大運會場館旁2021-09-10
- 天津市首座全預制裝配式橋梁將完工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