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第三屆“井岡山論壇”圓滿落幕
論壇現場
6月19日,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協會主辦,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承辦,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贊助的第三屆“井岡山論壇”在井岡山南湖賓館順利結束。
根據今天的議程,清華大學教授覃維祖、武漢大學教授何真、長安大學教授段蘭、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香國、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評價中心主任尹靖宇、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建忠、臨沂大學副教授張偉、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智、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黃偉、江西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魯亞等專家學者帶來精彩報告。上午的論壇由吳香國和趙筠主持。
清華大學教授覃維祖
清華大學教授覃維祖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優化》主題報告中講到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備需要的性能和勻質性的混凝土,按常規靠采用傳統的組分材料、普通的攪拌、澆注與養護操作,是不可能得到這種混凝土的。覃維祖結合介紹了高性能混凝土應用工程中的一些案例,對影響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參數進行了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高耐久性為目標而發展起來的。覃維祖表示,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決于其開裂敏感性,而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在保證其力學性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便可以同時減少膠結材料的用量,達到同時減小混凝土的干縮、自身收縮和溫度變形,從而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武漢大學教授何真主持論壇并做報告
武漢大學教授何真做《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振動/非振動模式下的流變學特性》主題報告。何真首先指出流變性試驗存在的問題,接著用大量實驗圖表數據圍繞減水劑對流變性能的影響、礦物摻合料單(雙)摻對流變性的影響、集料級配和形狀對流變性的影響、拌合工藝和試驗模式對流變性的影響,非振動模式下的流變特征參數、振動模式下的特征參數、振動模式下流變性測試與結果、攪拌制度與配比、振動與非振動模式下的試驗程序設計等方面展開講解,在不同材料體系的影響方面從振動、非振動模式下硅粉摻量的影響、硅粉在三摻體系中的影響、GBFS與FAM在三摻體系中的影響、不同種類石粉的影響這幾方面來分享。
何真總結到,振動/非振動模式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應關注纖維與流變參數的關系、屈服應力與塑性黏廢的合理范圍、耗散模量與剪切增稠的關系、試驗與模擬方法等方面。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可關注動態流變參數與不同材料特性的關系、動態流變性的工程特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動態流變性等方面。
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筠主持會議
長安大學教授段蘭
針對我國在役橋梁病害處治和提高使用荷載等級的實際要求,完善橋梁加固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發快速可靠的加固技術是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長安大學教授段蘭在主題《危舊混凝土橋梁UHPFRC組合加固技術研究》報告中講到。段蘭圍繞混凝土橋梁加固方法現狀、足尺試驗研究、試驗結果分析三方面來介紹。段蘭總結到,基于UHPFRC組合加固的思路在混凝土橋梁加固領域具有技術優勢、研究價值和工程需求;將鋼板-UHPFRC組合加固技術用于足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彎加固,整體工作性能良好,加固效果明顯。
段蘭提出,UHPFRC還有一些話題需要討論,如:要明確UHPFRC的詳細制備、澆筑、養護流程(配合比與選材、結構受力方向與纖維方向、特殊環境區域);UHPFRC抗壓、抗拉指標的測試方案(平整度,厚度、寬度范圍、加持與加持力、應變測試及測點布置);針對抗拉指標,本構模型與纖維含量的關系。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香國主持論壇并做報告
UHPFRC是由波特蘭水泥、硅灰、石英粉、石英砂、高效減水劑、水、纖維經特殊拌合養護工藝制成的一種超高強、高耐久、高工作性的先進纖維改性水泥基復合材料,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香國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可持續工程結構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中講述的關于UHPFRC的概念。吳香國用圖文解說的形式介紹基于多功能高性能免拆模板的可持續工程結構件產品的參數,總結到:較高的橫向配筋,可以提高鋼絲網增強UHCC的抗裂能力;鋼絲網片可以提高抗裂強度在13.8%左右;1.26%的橫向配筋和1.5%的纖維體積含量,復合柱的承載能力、延性可以達到同等設計目標。
吳香國還對UHPCC復合梁剪切性能試驗研究情況進行了介紹,并總結到:UHPC永久模板復合梁為大量細密裂紋的特征,使得復合梁具有更好的耐久性能。對于在使用過程中控裂要求較高的情況,復合梁有非常顯著的優勢;UHPC預制單元對抗彎、抗剪開裂荷載和極限荷載的增強作用是顯著的;建立了UHPC復合梁抗彎、抗剪承載力理論公式,為新型結構形式在工程中的應用奠定理論基礎理論上復合梁可以實現無腹筋設計,縱筋可減少30%。
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評價中心主任尹靖宇
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評價中心主任尹靖宇圍繞綠色建材評價政策背景及進展、解讀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綠色建材評價工作流程及要求幾方面介紹。尹靖宇詳細介紹了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主要內容、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預拌混凝土評分項的相關規則、關于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政策中的重點問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企業如何申請及獲得進行綠色建材評價相關操作辦法。
企業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可全面規范企業內部管理、提升企業形象(社會責任形象、綠色環保形象)、提升產品形象(綠色標識用于產品包裝宣傳)、促進產品銷售。
[Page]
下午的會議由何真教授和劉松柏副院長主持。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建忠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建忠做《高強混凝土的流變特性與泵送性能評價初探》主題報告。劉建忠從項目研究背景、高強混凝土的流變特性、高強混凝土泵送過程的流動行為、高強混凝土泵送性能評價方法幾方面來展開。劉建忠表示,高強混凝土水膠比低、減水劑用量高導致了顆粒間距較小、間隙液粘度大、減水劑分子易纏結,因而顆粒間作用力強,混凝土粘度大,剪切增稠。指出,高強混凝土的高粘度,壓力下的骨料吸水、混凝土體系穩定性,泵送過程中混凝土含氣量的變化、混凝土的剪切行為,以及壓力作用與剪切過程中的流動性損失等是導致高強混凝土泵送頻出的主要原因。目前混凝土泵送性能評價方法現狀是:以壓力泌水、流動性及經時損失為主要評價指標;靜太快的流動性及經時損失評價,忽略了壓力以及剪切作用的影響;以坍落度、擴展度為關鍵參數的評價方法不適用高強混凝土體系,目前的評價方法也不夠全面。
劉建忠最后提出一些展望要點:壓力作用、剪切作用下混凝土流動性及經時損失;混凝土泵送阻力現場快速評價裝置;潤滑層組成與混凝土流變性能的關系;基于泵送阻力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智
混凝土摻和料是現代混凝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分,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智為參會代表帶來混凝土摻合料新變化及其對混凝土的影響主題報告。王智圍繞混凝土與混凝土摻合料、混凝摻合料新變化、脫硝粉煤灰、循環流化床固硫灰渣幾個方面進行介紹。王智表示,混凝土摻和料各類不斷增加,且多為副產物,隨著產生工藝、后加工工藝的變化而自身性能變化大。混凝土摻和料自身性能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使其在混凝土的應用值得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
臨沂大學副教授張偉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要以高耐久性、適宜的工作性、經濟性為主,臨沂大學副教授張偉介紹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外加劑應用廿年思索與展望中講到。張偉圍繞高性能混凝土概念、混凝土外加劑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現狀與展望幾方面展開介紹。張偉表示,高性能混凝土是用在合適的地方的適合的混凝土,合適的地方與適合的混凝土是一種一一對應的關系;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方向也依賴混凝土外加劑技術的發展。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黃偉
粉煤灰作為火力發電廠的工業廢棄物,可以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取代部分水泥,使之更加節能與生態。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黃偉在《粉煤灰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及微結構演變的影響》主題報告中講到。黃偉為大家分享了其研究的不同粉煤灰(F級和C級)對UHPC的強度發展規律及其水泥水化和微結構演變過程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F級和C級粉煤灰對UHPC的強度發展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這是由于粉煤灰本身復雜的化學反應活性而不是簡單的填料效應。在UHPC中,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和水硬性(C級)產生的碳酸鹽相AFm-CO3對UHPC的強度發展影響較小。粉煤灰的化學反應和水泥水化對UHPC中的水分具有強烈的競爭現象,粉煤灰溶解釋放的鋁酸鹽能夠促進形成大量的鈣礬石,消耗了UHPC中大量的水分,使得給予水泥水化產生所需要的水分顯著減小,抑制了水泥的水化。然而,形成的鈣礬石雖然降低了體系的孔隙率,但并沒有減小結構的最可幾孔徑,沒有起到孔隙結構的細化作用。
江西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魯亞
據保守估計,中國每年的檢查井蓋市場超過1400萬套。目前,我國仍處于快速的城市化,同時在開展城市建成區的“生態修復”和“市政修復”,因此會保持較大的檢查井蓋用量。針對當前我國檢查井蓋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江西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魯亞分享了其公司研制的一種D400等級UHPC檢查井蓋的生產工藝。利用微絲鋼纖維增強增韌的高強、高韌性、高耐久性水泥基復合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與鋼筋骨架的完美結合,采用相對簡單的模具和成型工藝,可以生產出性能優良的D400等級UHPC檢查井蓋。
魯亞表示,UHPC檢查井蓋沒有回收價值,因此也無被偷盜價值,解決現有性價比最高的鑄鐵井蓋的易盜問題;UHPC檢查井蓋耐久性和使用壽命則全面超越其它材料(鑄鐵、普通鋼纖維混凝土、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等)的檢查井蓋,可以避免現有各種檢查井蓋遇到的問題,如跑、跳、響、破損和丟失等;UHPC檢查井蓋的生產成本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并擁有更低的壽命周期成本。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劉松柏副院長做會議總結
劉松柏副院長在總結中表示,經過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在展示行業最新的研究應用成果的同時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暢所欲言,相互學習和分享,探討混凝土發展前沿技術。希望井岡山論壇在行業內影響越來越大,水平越來越高,在行業同仁的支持下,下一屆井岡山論壇能夠做的更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超高性能混凝土預混料》協會標準編制組成立會將網上召開2020-03-03
- [原創]低碳、綠色、高性能——記第五期全國礦物摻和料應用技術研討會2014-08-02
- [原創]第三屆“井岡山論壇”火熱報到中2016-06-17
- [原創]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第三屆“井岡山論壇”隆重召開2016-06-18
-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創新——2016全國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論壇在北京召開2016-09-13
- 第五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技術交流會在京召開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