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貴:全面推進混凝土行業向綠色智能轉型
2017年8月3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聯會頒布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供給側改革打贏“三個攻堅戰”的指導與組織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正在艱難轉型的中國混凝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目標,傳遞了新動力。如何遵循行業《實施意見》精神,深刻認識形勢,正確把握機遇,在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打贏攻堅戰,筆者專訪了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中建西部建設董事長吳文貴。
打贏攻堅戰創新驅動是靈魂
問:請您談談對中國混凝土行業創新發展現狀的總體認識。
答:中國預拌混凝土行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發展于90年代中期。近4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改寫著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紀錄。今天,年產值已逾1萬億元,成為支持國家建設、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材料產業。
雖然近年來我國商品混凝土行業獲得了較大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由于國內混凝行業進入門檻低、重復建設嚴重、行業高度分散、粗放式發展、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如今的混凝土早已不是簡單的泥+水,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新技術行業,推動混凝土產業長足進步的就是不斷創新。
中建西部建設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直堅持以持續創新為社會不斷創造價值,引領行業向高科技、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中建西部建設一直注重科技平臺建設,先后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關系,建成了預拌混凝土行業唯一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唯一的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4家省級政府批準的技術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研發出的高新產品在超高層建筑、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等重點新興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創造了如“混凝土一次性泵送高度吉尼斯世界紀錄”等諸多亮眼成績。同時,我們還特別注重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建設了從礦山、水泥、預拌混凝土、砂漿、外加劑到運輸、泵送、檢測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積極拓展建筑工業化、固廢利用等新型業務。一路走來,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通過創新提升才能實現高端發展,才能開拓混凝土新的市場和新的需求,也才能對激烈的競爭市場主動出擊,擺脫被動局面。目前,中建西部建設正在成都籌建建材科學研究院,這是中建西部建設“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建成后將成為中建西部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科技交流平臺、科技共享平臺、科技孵化平臺,我們也希望以此平臺能推動建材行業轉型升級,引領建材行業的創新發展。
打贏攻堅戰綠色智能是雙翼
問: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為什么要把綠色發展與智能發展作為行業轉型的方向?
答:剛剛召開的中國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領導人會議(C10+峰會)將主題確定為“向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這個主題的確定主要源于危機。
一是經濟疲軟態勢長期維持,市場增速放緩。經濟“新常態”持續深化,國內經濟運行壓力增大,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國內實體經濟受到虛擬經濟的沖擊,制造業生存發展步履維艱,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萎縮,混凝土市場則隨之下滑。
二是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轉型迫在眉睫。一方面是人力和生產要素成本,如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暴漲。另一方面,政策的剛性約束更使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負重”,例如運輸業重點治理“超限”、環保問題對企業的限制等,都會給原來的經營方式帶來壓力。受到上下游產業的雙重擠壓,加上環境問題的影響,混凝土企業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再者,目前整個建材工業處在打好三個攻堅戰和兩個加快,向高端、綠色、建材服務業和“走出去”發展的重要轉型發展時期,對于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創新提升,去產能、補短板,雖說是嚴峻挑戰,但這是市場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
在綠色生產方面?!熬G色”一直被視為中建西部建設的核心競爭力。綠色是一個導向,行業再不搞綠色發展,一點出路都沒有。中建西部建設2008年即著手申報國家綠色生產示范基地,2011年形成了國際先進的《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技術》,2014年成為綠色生產示范企業、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并參與了國家標準制定。今年更是實施了《2017年綠色生產行動方案》,在綠色生產領域更進一步。中建西部建設近期的目標,就是要在各個區域市場打造綠色環保的標桿廠站,以其示范作用,在行業內營造環保升級的氛圍,促進地方混凝土企業環保標準的完善,重塑行業環保門檻。從而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地適應國家的環保要求,改善混凝土企業傳統的負面形象,推動混凝土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
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建西部建設作為國內最早實施智能制造的混凝土企業之一,從2007年推動“無紙化辦公”和“可視化生產”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目前已建成RMX-APC生產控制系統、CPS生產管理系統、實施基于業財一體化的運營管理系統、基于CPS平臺的智慧工廠等,在大大提升企業管理和生產效率的同時,一步一步在向“打造一套先進的混凝土集團化智慧體系”的智能制造目標逼近。中建西部建設的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的某個生產環節的革新,而是涉及到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運營管理體系、生產運輸系統的統籌和集成,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以實現混凝土行業傳統運營模式的徹底變革。
打贏攻堅戰龍頭企業是關鍵
問:在混凝土行業重組和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攻堅戰中,領軍企業如何發揮帶頭作用,促進行業全面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答:9月6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在成都召開2017中國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領導人會議(C10+峰會)。來自中建西部、中聯水泥、南方水泥、云南建投、佛山匯江、重慶建工、唐山冀東、上海建工、深圳為海、四川華西、重慶三圣、華潤水泥等12家大型企業負責人或預拌混凝土板塊負責人出席峰會。通過充分的溝通與交流,此次會議形成五項共識意見:
一是面對預拌混凝土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已陷入發展瓶頸和困境的局面,大企業必須勇立潮頭,率先垂范,擔當起示范、引領的責任;二是堅持轉型、創新、升級、提質的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力,以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為路徑突破,通過市場化機制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采用政策指導、環保監督、市場監管、標準規范、行業自律等多種有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落后產能的推出,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行業創新活力,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總體目標;三是率先轉變觀念,確立預拌混凝土先進制造業的產業屬性,積極推動行業建立完整的原材料產業體系、齊全的高端制造裝備體系、先進的混凝土材料科技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和樹立清潔生產形象,確立環保功能的社會定位;四是主動作為,加強行業自律,加快推進行業的聯合重組,優化區域產業結構,通過提升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方面的標準規范,淘汰落后;五是積極向各級政府部門推薦綠色環保、智能制造標準和示范生產線;在區域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不足50%的地區,各級協會與大企業一起向各級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反映行業訴求,提請各級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將預拌混凝土健康發展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的總體規劃,在審批新增產能項目時,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項目建設。
行業發展好,我們才能發展好;我們發展得好,相信也會為行業帶來更大的信心。我堅信,只要龍頭企業以行業責任為已任,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善于突破,循著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中國的混凝土行業就一定能夠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