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召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全國巖土穩定固化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巖土(土壤)穩定/固化技術是一個多學科、多行業交叉的綜合創新領域,涉及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礦山充填、水利工程和環境工程等。近幾年,隨著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深入推進,以提升工程質量、生態治理和固廢綜合利用為重點方向的巖土(土壤)穩定與固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出現了若干綜合性創新技術,在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有效地解決了低品質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特別是渣土)、工程泥漿、污染土壤、尾礦等消納和利用的難題。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正在加速形成“新材料、新技術開發-固廢處置利用-固化土材料和制品-固化土材料應用與巖土工程”的完整技術鏈與產業鏈。
首屆全國巖土穩定固化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將在12月4-6日召開的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期間舉辦,同時正式成立國內第一個以巖土(土壤)穩定與固化技術為主要方向的全國性行業組織。
歡迎從事土壤(巖土)穩定與固化方向的設計規劃、科研開發、材料生產、機械設備、施工、檢測等相關業務的高校、科研院所、設計院、材料供應商、開發商、專業化施工單位、檢測認證機構積極參會。
現將論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論壇主題
融合創新,開辟巖土穩定固化新業態
二、論壇主要內容
1.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的歷史回顧與發展趨勢;
2.巖土固化與地基處理新技術;
3.巖土固化與路基工程新技術;
4.巖土固化在填筑工程(建筑、市政、交通、礦山)中的應用與發展;
5.巖土固化與防滲工程;
6.巖土固化與污染土壤治理。
三、論壇主要活動
(一)特邀報告
1.巖土穩定/固化技術的發展及其產業前景
報告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周永祥研究員;
2.水泥系材料在建筑地基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歷史與概況
報告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基基礎研究所(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高文生所長/研究員;
3.水泥基材料固化穩定化重金屬污染土界面機理及工程應用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李江山研究員/博導;
4.行業標準《軟土固化劑》CJ/T 526-2018若干標準條文的探討
報告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黃新教授;
5.GS巖土固化劑加固軟土工程特性及應用研究
報告人:同濟大學葉觀寶教授;
6.加固土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應用
報告人:長安大學道路新技術研究所鄭南翔所長/教授;
7.地下金屬礦充填采礦技術研究進展與創新思考
報告人: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山工程研究所楊小聰 所長/研究員;
8.寧波地區建筑渣土規模化應用探索
報告人:寧波交通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王毓晉高工;
9.土壤原位及異位固化技術研發及應用
報告人:北京中巖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偉杰博士/研發總監;
10.攪拌樁技術發展創新的思考與研究
報告人:武漢謙誠樁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克誠董事長;
11.振動攪拌固化土技術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
報告人:河南萬里交通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業創新研究院何光獻副院長;
12.巖土固化劑應用技術與案例研究
報告人:南京北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簡恩來博士/董事長;
(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會員代表大會
1.選舉分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
2.通論和通過分會的工作細則與分會發展規劃;
3.討論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領域的技術標準問題與發展規劃;
4.討論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三)參加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各同期活動
(四)參觀2020中國混凝土展
四、會議組織
顧問委員會:
何滿潮 院士、龔曉南 院士、陳湘生 院士
顧寶和 大師、沈小克 大師、肖叢真 大師
李廣信 教授、滕延京 教高、閻培渝 教授、周國鈞 教高
組織委員會:
張慶歡、周永祥、高文生
(姓氏筆畫為序)王 強、王繼忠、葉觀寶、劉 磊、劉光磊、楊小聰、宋冰泉、張良奇、張楚福、陳枝東、鄭南翔、郭克誠
學術委員會(拼音字母為序):
包 華、畢平均、常 雷、陳 銳、陳軍夫、陳益人、遲鈴泉、戴 宏、鄧 安、樊傳剛、方祥位、高 英、高慶強、高曉峰、葛黎明、郭 飛、郭曉潞、何世鳴、侯浩波、黃 新、黃明利、黃曉明、李朝政、李江山、李翔宇、李小輝、凌賢長、劉 鐘、劉金波、劉克文、劉朋輝、劉數華、劉小敏、劉怡林、劉宜豐、柳建國、羅東林、龐小朝、彭 濤、秋仁東、任東興、宋福淵、蘇 棟、孫 勇、孫曉輝、唐 亮、童 軍、王慶偉、王玉杰、王隨原、吳赤球、吳林權、簡恩來、席寧中、謝京臣、徐 前、徐 彤、徐清輝、徐希娟、徐教宇、翟祥軍、張 蓉、張領帥、張明義、張千里、張雪嬋、張沈裔、鄭偉鋒、周保生、周與誠、周予啟、朱春明
主辦單位: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籌)
聯合主辦單位: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同濟大學
長安大學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中巖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交通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宏業基巖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波森特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謙誠樁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坤德創新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許昌德通振動攪拌技術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南京北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建筑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五、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有關安排
1.會議日期
會議時間:2020年12月4日至6日
首屆全國巖土穩定固化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將安排在12月4日全天,參加論壇的與會代表請于12月3日下午報到。
2.會議地點
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00號,地鐵2號線/10號線元通站)。
3.會議報到
報到時間:2020年12月3日(周四)14:00-18:00。
報到地點: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00號,地鐵2號線/10號線元通站)。
4.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通知詳見附件2。
六、會議費用
注冊參加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全國巖土穩定固化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的會議代表,可自由參加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各項活動。
1.會務費
(1)提前注冊會務費
會員單位1900元/人,非會員單位2300元/人。
本次會議鼓勵與會代表提前交費注冊。提前交費截止日期:2020年11月27日(以銀行憑據為準)。請提前注冊的單位將會務費匯至協會賬戶,同時務必在報名系統中填寫完整發票信息(開票單位名稱和統一社會信用碼)。
戶 名: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開戶行:工行北京百萬莊支行
賬 號:0200001409014475638
(2)現場交費會務費
會員單位2300元/人,非會員單位2700元/人。
2. 食宿安排
會議統一安排與會代表就餐,會務費中已包含餐費。
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本次會議不統一安排與會代表住宿,與會代表可自行預訂酒店或自由選擇由本次會議服務公司提供的會場周邊酒店住宿(見附件1)。
七、聯系方式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籌)
聯系人:周郅人 15313281595(會務)
張慶歡 18515980625 周永祥 15801570532
Email:soilss@163.com
微信公眾號:soilss000
八、其他事項
1.有意愿加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巖土穩定與固化技術分會的單位,請在會議前辦理入會手續,以便享受會員優惠(可登錄協會會員系統完成入會申請,網址:http://hy.ccpa.com.cn )。
2.會議期間不得隨意張貼及發放任何形式的宣傳材料;非參加2020中國混凝土展的單位不得發放任何形式的宣傳材料,敬請諒解。
附件:1.CCPA2020行業大會注冊流程
2.關于召開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的通知(中制協字[2020]35號)
附件1:
CCPA 2020行業大會注冊流程
本次會議采用網上報名及對公匯款方式進行提前注冊,注冊步驟如下:
(一)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大會報名系統。
(二)點擊“報名參會”,按系統提示注冊或登錄后,填寫完整的報名信息并提交,直至顯示“您已成功報名”。如您需要修改報名信息,可在“報名信息”中進行修改后,點擊“更新信息”保存修改。
(三)報名成功后,請于2020年11月27日(以銀行憑據為準)前將會務費(會員單位1900元/人,非會員單位2300元/人)匯款至協會賬戶。如使用個人名義匯款,請務必備注與“發票信息”中完全一致的單位名稱。
戶 名: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開戶行:工行北京百萬莊支行
賬 號:0200001409014475638
(四)報名成功并完成會務費繳納后,即完成提前注冊。請您按所選擇的“報到時間”,在會議現場簽到區出示參會二維碼簽到,領取會議資料及會務費發票。該二維碼可在報名成功后點擊“生成二維碼”并截圖保存,或在“個人信息”中查詢“參會碼”獲得。
(五)報名成功后,如有需要,與會代表可根據情況選擇“酒店住宿”進行酒店預訂。
溫馨提示:
1.“酒店住宿”服務由本次會議服務公司慧旅會展提供。如有訂房相關問題,請聯系:吳曼曼(18136495776)、周李洪(18915954332)。
2.與會代表在提交酒店訂單時,請注意閱讀“房損須知”,以免為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