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通車!“二航造”再創紀錄
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
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段
正式開通運營
標志著由中交二航局參建的
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至此,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區
只需50分鐘
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
最快19分鐘可達
京雄城際鐵路
是承載千年大計運輸任務
支撐國家戰略的重要干線
也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
首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北端連接北京西站,南端止于雄安新區
全長91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
其中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
已于2019年9月26日先期開通

此次開通的大興機場至雄安段
長59公里
設大興機場、固安東、霸州北、雄安
4座車站

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的京雄城際鐵路三標段全長7.9公里,主要包括7208米的機場2號隧道和740米路基,跨越北京大興區、河北廊坊市廣陽區和固安縣,穿越天堂河、永定河,直通北京大興機場地下站,助力陸空快捷轉乘。
其中,機場2號隧道是整個京雄城際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創下了“國內最長明挖隧道”的紀錄。
↓詳細了解“國內最長明挖隧道”↓

“自2018年2月28日開工以來,受防汛、霧霾、大風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項目主體工程有效施工時間不足11個月。在如此緊張的工期內,項目部要澆筑97萬立方米混凝土,用掉13萬噸的鋼筋。”中交二航局京雄城際鐵路三標項目部負責人宋向榮介紹,“為盡快建成京雄城際鐵路,支援國家千年大計建設提速增效,項目部新增了6個仰拱襯砌施工隊伍現場作業人員近4000人,臺車由原定的17臺增加到48臺,每天要進行近40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
京雄城際鐵路是世界首條全線系統化采用BIM應用的智能高鐵。項目建設過程中,中交二航局采用鐵路工程管理平臺、利用BIM模型進行隧道施工全過程信息集成管理,實現數字化建造、智能化監控、可視化管理。通過建立互聯協同、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生態圈,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確保了項目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推進。
此外,中交二航局項目建設團隊“特長大斷面明挖暗埋高鐵隧道智能化建造關鍵技術研究”提出了明挖隧道移動工廠法施工技術,研發了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智能模板臺車、鋼筋臺車和智能養護系統,實現了大斷面明挖隧道施工工廠化,經中國公路學會專家組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后,京津冀主要城市將實現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半小時交通圈,與石家莊1小時交通圈,不僅對完善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構建快速立體式交通體系、加快產業聚集和區域經濟聯絡有重要意義,還將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