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類】三等獎:管樁余漿循環利用系統研發及應用
2021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科學技術獎已經啟動,歡迎業內企事業單位及從業人員,持續關注協會官方公眾號【混凝土科技獎】的相關信息。
2020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混凝土科學技術獎?技術革新類
獲獎項目展示
2020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科學技術獎工作于2020年6月啟動,至12月圓滿完成。報名期間共收到有效申報項目61項。經過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初評及終評,共計39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2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2項,其中“科技進步類”13項、“基礎理論類”2項、“技術革新類”24項。

管樁行業產生大量余漿,余漿的排放成行業性問題,對環境的污染造成極大的負擔。本項目技術通過對余漿進行循環利用生產,將“廢漿”轉化為資源。主要革新的內容為:對余漿先進行儲存,通過導漿,進行二次配制。針對不同濃度的余漿進行二次利用生產,實現余漿利用率達95%以上。整個改造過程投資小,收益高,耗時短,無需購置新設備,只需在原有儲漿斗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改造,即可成功運用該工藝進行大批量量產。在生產過程中,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更新,通過試驗檢測,確定了適宜的穩定性濃度值,節省生產水泥用量。
1. 研發了余漿循環利用系統。整個技術改造過程中,采用自主研發余漿循環利用系統,在原有儲漿斗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改造,改造內容如下:保留原儲漿斗,添加連接器,通過漿體自身的流動性及重力條件,將儲漿斗內離心產生的原漿導入、收集、儲存;通過攪拌葉片進行原漿的攪拌,防止原漿凝固沉淀;通過攪拌樓配料系統電腦操控,將原漿與水進行不同濃度的配制漿液。所添加的設備均為自有及自主改造,設備簡易,原理清晰,操作簡單,余漿利用率高達95%以上,解決了余漿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余漿循環利用系統
2. 針對余漿濃度波動嚴重問題,通過對不同樁型、不同濃度的原漿及稀釋后各濃度的漿液的實測數據分析,對濃度進行調整,最終確定了適宜的穩定性濃度值,總結得出混凝土用漿水摻入量參考表及調整之后的配合比,節省了膠凝材料用量,效果明顯。
建筑垃圾廢棄物的處理一直是社會問題,不同行業的處理方式不同,我國正處于高速建設時間,此類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整個行業。余漿循環利用系統的應用,對解決管樁行業余漿處理問題,提供了較大的技術支持。該工藝的實施,對混凝土配合比提出挑戰,同時也是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考驗,通過對原材料嚴格控制,余漿的合理摻入,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穩定,讓生產施工更加高效。
本項目的應用,減少了對環境產生污染的余漿的排放,解決了余漿難處理的問題。在經濟效益方面,通過余漿的二次利用,水泥用量可節省40kg/方混凝土,并直接節省了余漿的排放處理費。整個改造過程投資低,耗時少,通過余漿使用,讓生產的節奏更加緊湊,間接地提升了生產產能。
以下圖片展示了管樁余漿循環利用系統的應用過程。
管樁余漿循環利用系統應用


天津建城基業集團(以下簡稱建城基業集團),成立于1983年,具備國家地基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是華北地區樁基施工行業的領軍企業。
過去三十多年,建城基業集團抓住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堅持“誠信經營、求實創新”的發展理念,贏得了客戶及社會的尊重與信賴,從一個初始資本60萬元人民幣的軍糧城地基基礎工程公司,穩健發展為以專業化預制樁生產及各類基礎施工為主體,建立加強建材貿易、金融投資、勞務服務、設備租賃等領域的綜合業務布局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擁有多處生產、研發基地,總注冊資本1.7億元。
三十余年來,建城基業集團積極參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建設,承接眾多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包括天津地鐵四號線、十號線、B1線的多個標段,空客A330、A320、大推力火箭、大衛星、直升機、天津站改造、京津城際鐵路等。為中國華北地區眾多精品工程的建設貢獻了力量。
當前,建城基業集團積極推動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秉承“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戰略取向,深耕華北市場,拓展全國市場,建立完整產業鏈,打造從深基坑設計、預制樁生產到施工建設一體的專業化工程公司。可生產各種型號的混凝土預制構件,可承攬各種地基基礎處理及深基坑支護工程,可進行鉆孔灌注樁、高壓旋噴樁、深層攪拌樁、CFG樁、SMW工法、TRD工法、RJP工法、MJS工法、地連墻等各類樁基的基礎施工。以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國際先進的施工設備融合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理念為行業提供全面服務的同時,塑造了建城基業集團優質的品牌形象。建城基業集團的“”圖形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