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空間利用、完善管網建設、提升數字化水平——城市建設“地下”文章這樣做
地上的路要通、橋要固、樓宇要美觀大方,地下的管網線路也要堅實高效。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加快完善管理制度規范、補齊規劃建設和安全管理短板、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如何加強?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將在五個方面重點著力:
開展普查,掌握設施實情。各城市將組織開展設施普查,摸清設施種類、構成、規模等情況,并積極運用調查、探測等手段摸清設施功能屬性、位置關系、運行安全狀況等信息,掌握設施周邊水文、地質等外部環境,建立設施危險源及風險隱患管理臺賬。同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設施信息的共建共享,滿足設施規劃建設、運行服務、應急防災等工作需要,逐步實現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
地下管網復雜,但管理不能“各管各的”。下一步將加強統籌,完善協調機制。住建部要求各地根據地下空間實際狀況和城市未來發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高效安全運行和空間集約利用,合理部署各類設施的空間和規模。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推動相關部門溝通共享建設計劃、工程實施、運行維護等方面信息,切實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補齊短板、提升安全韌性,是強化地下基礎設施的核心內容。住建部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城市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逐步對超過設計使用年限、材質落后的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同時,運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壓實責任,加強設施養護。各地將嚴格落實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的權屬單位主體責任和政府屬地責任、有關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建立健全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規范設施權屬單位的運營養護工作,建立完善設施運營養護資金投入機制、定期檢查維護方案和應急搶險制度。
地下基礎設施也要定期“體檢”。有關部門將結合城市體檢,組織開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效率評估,找準并切實解決突出問題和短板,保障設施安全運行。
“近年來,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多發,導致城市交通斷行,周邊停水停電停氣,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暴露出城市地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設施底數不清、統籌協調不夠、運行管理不到位等,需要全面加強對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指導和監督。”該負責人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意見》的推出,有利于推動相關部門溝通共享建設計劃、工程實施、運行維護等方面信息,加快推進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同時,更有利于扭轉“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管理”觀念,加強城市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建設質量。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