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最長隧道中的“黑科技”
4月15日,中鐵十二局承建的我國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最長隧道楊梅山隧道貫通,實現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的重大進展,打破了福廈高鐵的南北阻隔,受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新社等中央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福廈高鐵全長約277.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楊梅山隧道全長10669米,是福廈高鐵最長隧道,也是全線重點控制的高風險隧道。該隧道最大埋深398米,存在巖爆和高地熱難題。特別是巖爆段長達2290米,洞內涌水突泥廣泛分布,地層稍有擾動就會引起塌陷。
面對復雜的地質環境,建設者按照“機械化+N”的思路,實施了隧道機械設備+水壓光面爆破+技術和工藝改創新+信息化智慧管理系統......構建智能機械化施工體系,為機械設備安裝“大腦”延伸“四肢”,用“機械變形金剛”代替人力施工,推動高鐵隧道建設轉型升級。
讓我們一起盤點楊梅山隧道施工中應用的“黑科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