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系列新型礦物摻合料開發及工程應用技術”科技成果鑒定會召開
2021年8月18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組織召開了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云南交投集團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完成的“混凝土用系列新型礦物摻合料開發及工程應用技術”科技成果鑒定會(視頻)。
鑒定會現場(視頻)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會議現場
本次成果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研究員、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崔琪教高以及湖南大學史才軍教授、東南大學劉加平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朋改非教授、北京工業大學李悅教授、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陳旭峰教高審閱了鑒定資料,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社會經濟效益分析報告和施工現場考察報告,并對成果完成單位和考察報告內容進行質詢,最后討論形成了成果鑒定結論。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冷發光研究員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表示歡迎,希望各位專家對混凝土用新型礦物摻合料的開發及工程應用多提寶貴意見。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冷發光研究員致歡迎詞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永祥研究員介紹項目情況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永祥研究員匯報了項目研究報告和成果報告。他介紹了混凝土用系列新型礦物摻合料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創新點、主要研究成果和推廣應用及效益。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大規模建設使得生產混凝土的原材料在區域內出現了相對短缺,常規的優質礦物摻合料如粉煤灰、礦渣粉等日益緊缺。公路、鐵路、水利工程往往地處我國偏遠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缺乏常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原材料外運的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十分巨大。此外,隨著超高層等結構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在鹽漬土等嚴酷服役環境下工程建設需求的增多,對混凝土提出了高流態、防腐蝕等功能型需求,通過礦物摻合料等混凝土原材料配制技術是提升混凝土性能的重要途徑。
項目研發團隊針對傳統礦物摻合料日益緊缺、混凝土性能需求不斷提升的現狀,系統研究了新型單一礦物摻合料、復合礦物摻合料及功能型復合礦物摻合料,開創性的建立了系列標準化技術指標體系;研究揭示了天然火山灰質材料,石灰巖石粉、片麻巖石粉、花崗巖石粉等天然材料,鎳鐵渣和磷渣等工業廢渣作為單一新型礦物摻合料的技術特性,建立了火山灰有效堿含量、巖石粉吸附特性、鎳鐵渣活性與安定性、磷渣五氧化二磷含量等關鍵質量控制指標及其測試與評價方法;研究不同種類礦物摻合料之間的協同效應,根據礦物摻合料之間誘導激活和緊密堆積原理,提出了粉體活性提升與顆粒級配優化技術,奠定了復合礦物摻合料實現高性能化的基礎;開發了降黏型、防腐降黏型、蒸養早強型等功能型復合礦物摻合料,建立了黏度比、蒸養抗壓強度比等標準化技術指標體系,為特殊應用場景下混凝土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法。
該項目成果已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制訂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5項、團體標準2項、地方標準1項、企業標準1項、施工工法1項,出版專著2本,并成功應用于肯尼亞蒙內鐵路、肯尼亞內馬鐵路、肯尼亞內羅畢西環路、卡約新港口項目、云臨高速公路、深中通道等項目中。
專家崔琪教高介紹了考察肯尼亞內馬鐵路項目中采用當地火山灰渣代替粉煤灰作為礦物摻合料,以及深中通道在建工程中采用巖石粉代替粉煤灰配制混凝土,進行工程實踐的情況。
內馬鐵路一期作為東非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羅畢站與蒙內鐵路相連接,線路長度120.409km。通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期對材料做的前瞻性研究和復合摻合料相關技術積淀,特別是標準的制訂,推動了當地儲備廣泛的火山灰渣代替粉煤灰制備混凝土技術的成功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深中通道工程項目總長約24千米,是世界級“橋、島、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工程中采用了本項目成果天然巖石粉復合摻合料技術,不僅科學合理地消納了巖石粉,還顯著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節約成本20-30元/m3,目前已完成施工的混凝土節約成本約2000萬元。天然巖石粉替代粉煤灰在深中通道工程中的應用,不僅展現了科技成果落地重點工程建設,而且解決了工程建設用材及技術需求,推進了資源化利用領域的科技進步。
各位專家也分別在對項目進行了質詢后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并形成了鑒定結論。
成果完成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冷發光研究員講話。他表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側重于工程應用技術的研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未來將繼續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使研究成果不僅具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還能獲得更高的學術價值,感謝鑒定組專家對本項目成果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將繼續發揮科技型央企的作用,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徐永模會長代表協會做鑒定會總結。他表示,項目團隊在十二年的時間里,堅持不懈地開發混凝土用系列新型礦物摻合料,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外諸多工程項目中,其中在肯尼亞蒙內鐵路項目的成功開通,我國混凝土行業的科研人員做出了重大貢獻;本項目從實驗室研發、產品制備、工程應用到標準制訂,圍繞整個產業鏈進行了完整的科研創新,為我國低碳綠色循環經濟材料體系的建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
本次會審結束后,協會將對成果鑒定結果進行公示,公示10天后,如無異議,將向成果完成單位頒發《科技成果鑒定書》。
鑒定會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組織召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科技工作部主任陳玉博士主持了鑒定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