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研發新型混凝土……這些科研手段讓工程建設“省錢又高效”
改進原料,改變配比,創新性結合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發出新型混凝土,實現“1+1>2”的效果;把隧道挖掘中產生的石材資源再利用,制作成機制砂來替代昂貴、稀缺的天然河砂,實現變“廢”為“寶”……日前,記者從寧波市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寧波高建中心”)了解到,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科技課題正在寧波高建中心在建在管項目上由想象變為現實,給工程項目建設帶來提質增效的效果。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也是“重要窗口”建設的先行領域。據了解,在加快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當下,寧波高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抓手,以在建在管項目為落腳點,不斷加大加強技術創新能力、科研轉換能力,力圖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高建經驗”,為全省在建項目提供技術基礎。

碎石塊運進來,標準化的成品料運出去,在寧波舟山港石浦港區沈海高速連接線新橋至石浦段工程(以下簡稱“新石高速”)項目上,機制砂生產線運作成熟,成功發揮出了最大效果。“為了應對寧波高速公路項目中用砂資源供應不足的嚴峻形勢,從2012年起,高建中心就開始研究在橋梁結構混凝土中全部使用機制砂代替河砂的可行性。”寧波高建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多次調研和反復試驗,我們發現,只要機制砂應用得當,機制砂混凝土回彈強度、抗碳化性能、耐久性均優于天然砂混凝土的基礎上,還兼具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在寧波高建中心的大力推動下,新石高速橋梁樁基、系梁、立柱、蓋梁、預制T梁、現澆箱梁等結構部位均使用了機制砂混凝土,累計使用了45.5萬噸機制砂,提質增效的同時,節省項目投入3200萬元。
與此同時,根據在建項目不同需求,寧波高建中心還開展多項課題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果。比如,開展歷時2年多的非預應力簡支轉連續橋梁體系和高抗拉混凝土(HTC)制備技術研究,從膠材、集料、纖維、外加劑等系統開展了宏觀及微觀的試驗研究,配制出了低粘高保坍、低收縮、經濟型系列化高抗拉混凝土,成本只有市場上同類型材料的一半,大幅降低了材料成本。

建設不停,創新不止。作為專業化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單位,接下來,寧波高建中心將在繼續深化既有科研成果應用的基礎上,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材料等的研究,為工程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華新數創混凝土綜合業務系統正式上線2020-07-07
- 中國鐵建精心打磨“鏡面”混凝土2020-08-11
- 云南建投混凝土上半年凈利1.23億元 同比增加18.1%2020-08-28
- 中建商砼一項固廢應用科技成果通過鑒定2020-09-14
- 江西首例無硅灰高強自密實砼成功澆筑2020-11-17
- 讓噴射混凝土牢固上墻的秘密武器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