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非凡十年】綠色與智能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DAOYAN
十載耕耘踔厲奮發,春華秋實碩果累累。
不平凡的十年,見證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走過的不平凡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行業科技創新,促進了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處特別策劃了“混凝土·非凡十年”系列報道。通過回顧全行業十年來取得的驕人業績,全面展現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十年來取得的非凡成就,展望未來行業發展前景。
報道第四篇《綠色與智能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綠色與智能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雙翼。

綠色與智能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雙翼。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對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來說,如今智能化程度逐步走高,在提高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大大節省了人工。近年來,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的諸多攪拌站技術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進口混凝土攪拌站。很多混凝土攪拌站公司已經出現了如下場景:材料入場通過全智能無人值守系統、全自動地材取樣機、AI視覺識別系統進行處置,智能倉位管理系統實現了材料過磅無人操作、自動匹配倉位,自動取樣、檢測并自動推送檢測結果,基本杜絕收料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卸料倉位出錯及爆倉風險。而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混凝土智能化生產與質量控制體系,一批企業已打造成為國內混凝土性能在線檢測和智能品控的智能工廠,大幅度提高了入場驗收效率及質量控制力度,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
西安高科新達混凝土數據可視化集控中心
綠色低碳發展漸成主旋律,實現“雙碳”目標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我國是固廢與建筑垃圾大國,在多年消解固體廢棄物的歷史進程中,混凝土產業一直都是主力產業之一,預拌混凝土產業在消納固體廢棄物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國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應用研究工作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就開始了,幾十年來混凝土一直無聲地“吃”粉“吞”渣,從摻和料和機制砂骨料等多個維度將粉煤灰、礦渣、鋼渣、建筑垃圾等工業或建筑廢棄物凝聚成合格的建筑部品或產品。除此之外,混凝土攪拌站的綠色性環保性也將不斷加強。比如在廢水的處理上、在防塵力度的加強上、在噪聲的處理上、在對站內人員健康安全保障上等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走進廠區猶如進入了無塵的“科技殿堂”。
上海建工誼建現代化綠色攪拌站
生態混凝土在綠色發展大潮中異軍突起。我國生態混凝土及各類制品和技術在水利水運、市政工程建設以及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朝著工廠化、預制化、標準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生態混凝土產業新發展中的六大“亮點”。一是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是生態藝術混凝土;三是綠地景觀人造山工程;四是固廢資源化利用;五是海洋混凝土 ;六是固碳混凝土。這六大“亮點”集中反映了生態混凝土的生機勃勃與市場潛力。
西安雁南生態公園——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
在水泥預制品行業,綠色創新也從未缺席。我國管涵產業已清晰地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與方向,這意味著管涵產業已經進入綠色環保發展時代。第一,產品向大口徑、柔性接口、綠色環保、耐腐蝕方向發展。第二,裝備向自動化、智能化、節能、安全的方向發展。第三,應用領域向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等領域發展。水泥混凝土管涵是城鄉建設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水泥制品,大量應用于城市排水管道和農田水利工程。漸行漸強的中國管涵產業呈現出3個顯著特點。一是生產與應用規模世界最大。二是扛鼎國內多項重點工程。三是制管工藝與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隨著我國管涵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管材的產量、質量和品種、規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所有的制管工藝,如離心成型工藝、懸輥成型工藝、芯模振動成型工藝、徑向擠壓成型工藝、立式振動成型工藝等,我國已經全部擁有,均實現了國產化,并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裝備的技術含量還在不斷提高。
矩形頂管——湖南金鑫建科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向著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現代化轉型發展,裝配式建筑發展迅猛。2021年8月,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赤沙號”在中國中鐵科工集團江蘇南通制造基地下線,填補了我國在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領域的空白。而在住宅產業化集團下屬的燕通公司,在鋼筋加工方面不僅自主研發了箍筋焊接機器人、網片焊接機器人,還研發了保溫板智能裁切機床等智能化設備,不僅直接降低10%至15%鋼筋、保溫材料、人工成本,還大幅度節約加工用電、蒸汽等能耗,做到低碳環保。
封閉箍筋焊接機器人-北京燕通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徐永模:深入思考硅鈣板產業的綠色發展之路2018-05-28
- 吳文貴、徐永模調研三一重工、南方新材料、中建西部建設湖南公司2022-02-14
- 預拌混凝土行業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分論壇暨行業政策及發展形勢專家研討報告會在重慶召開2023-04-14
- 徐永模指出當前混凝土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的三個重點領域和方向2023-04-26
- 混凝土綠色發展的十大關鍵詞2024-08-14
- 混凝土礦物摻合料分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年本,征求意見稿)相關內容研討會順利召開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