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圖為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福州日報社供圖 林雙偉/攝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著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截至2022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城市數量達到691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4萬平方公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初步形成,19個城市群承載了全國70%以上的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城鎮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體系,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作用,推動人民群眾住有所居。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城市、鎮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分別增加7.4平方米、10.3平方米。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300多萬套,1.5億多群眾喜圓安居夢,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城市人居環境更加優美。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1.7萬個,惠及3700多萬戶、近1億居民。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5%;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40%,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持續鞏固,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到82.5%;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和綠地率分別超過250萬公頃和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29平方米。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圍繞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運行效率,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持續增強供給和服務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道路長度超過55.2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成和在建總長度達到1.44萬公里,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9.39%、98.05%、98.11%,全國供水和排水管道總長度達到202萬公里,累計開工建設綜合管廊6655公里。
城市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堅持為人民管好城市,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工作,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部、省、市、縣四級城市管理組織架構基本形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快建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持續加強,城管執法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全面加強。堅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加快構建,一大批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全國共有14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8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確定歷史建筑6.35萬處,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綜合、最完整、最系統的載體。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十年磨一劍,萬億投資落地北京城南2020-12-14
- NEOM‘整活’合集,沙特阿拉伯的未來派城市2023-11-27
- 打造智慧城市升級版——國家數據局解讀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2024-05-21
- 規模擴張→內涵提升 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2024-08-01
- 建設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2025-02-24
- 全國22個省會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分析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