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
一、立項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大力發展,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小口徑混凝土排水管市場需求量隨之加大,同時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制管企業急需一種高效環保的新制管工藝和設備來代替傳統工藝。立式徑向擠壓制管工藝及設備經過國外引進,消化吸收,自主研發,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已趨向成熟,非常適合國內中小口徑混凝土排水管的生產,正在被國內制管企業逐步接受和應用。公司于2016年4月立項開發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為解決國內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無法生產Ф1200以上口徑管道的難題,公司決定與秦皇島市撫寧水泥管材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在國內率先開發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
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
二、研究內容
本項目借鑒以前的生產經驗以及國外同類設備的優點,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在設計上相比較當時國產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進行了較大的創新。
1.主體框架和后部支撐均采用穩定的框架結構,提高設備整體機架的剛性和穩定性;
2.各運動部件的升降通過機架軌道(焊后整體加工)與升降部件上、下兩處的導向組件實現精確導向,保證運動精度。導向組件設計有水平調整功能,保證各運動部件的準確對中。動力箱升降通過單個油缸升降機械連接,實現真正同步;
3.動力源采用二臺大功率的直流電機,保證能給擠壓頭提供所需的扭矩,動力箱采用硬齒面二級減速,使動力系統結構布局和部件重心分配更合理,系統運行更平穩;
4.擠壓內、外軸采用高剛度和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加工而成,保證動力源提供的強大扭矩能完全傳遞給擠壓頭對混凝土進行擠壓;
5.擠壓頭采用合理的結構設計,較大的擠壓輪直徑可以產生較大的擠壓力,以保證擠壓管擠壓密實;
6.液壓系統采用背壓設計,使動力頭升降運行平穩,采用差動自吸方式提高了非工作段的運行速度,提高了設備的生產效率;
7.開發了全新的側向供氣方式為鋼筋籠定位氣缸提供氣源,配有可前后伸縮且與模具中心對中的長氣缸,每次更換不同規格模具時,不需要拆卸和調整設備上供氣的接頭裝置,操作簡單,大大節約了更換模具的時間。
養護后的擠壓管
三、關鍵技術和主要創新點
本項目設計研制了國內首臺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可生產Ф800mm -Ф1650mm多種規格的鋼筋混凝土管。研制了一種新型擠壓頭,能平穩有效地提供較大的擠壓力,可實現Ф1650mm制管擠壓密實要求。開發了模具內鋼筋骨架定位器的側向供氣裝置、單油缸加鏈條的動力頭穩定提升裝置,設計了高穩定性的主體框架結構。
四、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項目研發的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現已成功生產了Ф1350、Ф1400、Ф1500、Ф1650的柔性接頭B型承插口管,滿足了客戶使用需求。在生產Ф1200以上口徑的管道時,管長3米,單根生產時間僅需要4分鐘左右,單班產量可達120根,在班組人員配置相同的情況下,原有離心、懸輥工藝單班只能生產40根,生產效率是原來的2-4倍,而且勞動強度遠遠低于離心、懸輥工藝,消耗電能、環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為客戶帶來了更大的效益,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五、總結
本項目研發的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在國內率先實現了Ф1650口徑管道的生產,填補了國內擠壓管生產技術的空白,各項性能已經達到了國外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設備售價僅為國外同類設備的1/3-1/4,且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環境污染小,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
目前,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已經吸引了制管行業的關注,國內制管企業逐步考慮取代原有離心、懸輥工藝,甚至取代部分口徑的芯模振動工藝,以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效果。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制管設備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2020-07-30
- Ф1650中口徑立式徑向擠壓自動化生產線2018-08-28
- 140m超高風力發電塔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9-03-05
- 過硫磷石膏礦渣水泥及其在公路基層中的應用研究2019-08-25
- 中小型預制構件自動化通用生產線2019-08-15
- 道路工程裝配式混凝土樁板結構設計與成套技術應用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