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涵裝配式施工、路面3D“打印”,智慧元素助力京港澳高速改擴建提質增效
立交橋如空中巨龍般蜿蜒,橋面新攤鋪的路面黝黑發亮,平整如鏡……2月28日上午,記者在中鐵十一局京港澳高速改擴建項目4標段施工現場看到,全線控制性工程——孝感東互通已率先完成主體施工,路面攤鋪已近尾聲,建設者們正在進行收費站等附屬結構的施工。
孝感東互通主體結構完工
“我們的路面攤鋪用上了3D打印式技術!”正在現場指揮施工的項目書記徐常國自豪地說:“這種技術可以將路面攤鋪精度控制在毫米級。”
據介紹,這里采用的3D攤鋪具有BIM應用、三維空間定位、自動控制三大特點。項目將道路設計的參數錄入數據處理軟件中,建立了BIM模型。模型直接導入到攤鋪機行車電腦內,用于后續的攤鋪控制。3D攤鋪綜合應用光學定位技術、通訊技術、智能傳感技術等,實現施工過程中精確控制攤鋪厚度和坡度,并實現全程自動控制。
3D技術攤鋪路面
目前,該標段路面攤鋪已完成5公里。3D打印式攤鋪技術已廣泛運用到各施工現場。經實踐,該技術不僅可以提高20%的施工效率,還可以減少施工人員,每100萬平方米的攤鋪量還可以降低50萬元的材料成本。
在施工現場附近,極目新聞記者見到一個大型的智能建造基地。基地占地160余畝,集成了鋼筋集中配送中心、混凝土配送中心、智慧梁廠、小型構件預制中心、工地實驗室、再生站、水穩站、瀝青站等,將傳統的臨時站場變成智能建造工廠,將露天施工變成工廠制造,將現場作業變成遠程操控。
據悉,中鐵十一局承擔的京港澳改擴建4標段一期土建全長18.7公里、二期路面35.9公里,包括路基、路面、橋梁、交叉、交通安全設施、綠化等工程及沿線設施工程等。
項目裝配式構件展示
目前一期土建路基土石方、涵洞基本完工。標段共有106座涵洞,全部采用裝配式施工。即在智能建造基地預制好涵洞的側墻、頂板等部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傳統的涵洞建設大多采用現場現澆方式,建設一座涵洞需要一個月左右,而采用裝配式施工,僅需7天,不僅節約了工期,也大大減少了對既有運營高速線路安全行車的影響;在質量管控方面,工廠化生產線預制的管涵,其成品外觀、內在質量都要遠遠優于現場現澆。同時,也避免了現場現澆混凝土泥漿散落,對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當前,中鐵十一局京港澳高速改擴建4標共有300余名施工及管理人員奮戰在一線,“開春即大干”,全力沖刺年度建設目標。
智能建造基地
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擴建工程,起于孝感市大悟縣九里關,與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對接,止于武漢西樞紐互通銜接京港澳高速公路與滬渝高速公路共線段,全長158公里,投資規模約216億元,是目前湖北省工程規模最大、投資金額最高的單一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
項目建成后,將由目前的4車道變成8車道,進一步緩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壓力,暢通南北交通大動脈,強化武漢市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同時,還將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網路結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全球首例原位3D打印建筑,即將在廣東河源投用!2020-08-26
- 國內首家建筑3D打印展館在廣東河源龍川啟用2020-11-13
- 世界領先的3D打印機造房速度驚人!以后工地搬磚就要和機器人競爭了?!2021-01-13
- 全國首例!山東上線3D打印裝配式生態河道擋土墻2021-03-13
- 全國首個3D打印景觀廣場工程落地深圳國際會展中心2021-04-21
- 3D打印混凝土合集:思考不同構造/肌理背后的工藝創新和可能性20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