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經驗談 | 西安:匯“智”引領科技創新 聚“能”驅動產業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陜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搶抓智能建造試點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創新立市、產業強市、文化興市戰略,匯集八方“智”慧,聚合優勢“能”級,著力推動建筑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力爭為全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部門協同 構建政策體系
完善頂層設計。自2022年獲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以來,西安市先后出臺了《西安市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實施方案》《西安市智能建造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聚焦“建立政策體系、發展優勢產業、激發試點活力、助力科技升級、強化信息監管、集中校企資源、健全標準體系、夯實人才基礎”8大重點任務,建立試點工作框架,明確任務分工和進度計劃。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西安市推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領導小組”,統籌部署全市試點工作。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成果、三年作示范”的目標,將試點任務逐級分解至各區、縣相關部門,建立“部門主導、區縣落實、企業參與”的三級聯動機制,凝聚形成工作合力。
出臺激勵政策。印發《西安市智能建造建筑工程項目創建指導意見》《關于開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提出對智能建造產業基地、示范項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工作予以創先評優、金融支持、資金獎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導和推動行業提升智能建造發展水平。
推動企業集聚 促進產業發展
支持建筑企業做優做強。以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為抓手,通過梯次培育、分類施策、數字賦能、技術升級等手段,引導建筑企業在做精主業的基礎上,逐步提升智能建造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主業精、副業興、整體強”的多元化經營格局。2023年,全市建筑企業共創建12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企業被授予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稱號,獲得專項獎勵資金500余萬元。
促進產業鏈提質增效。加快整合智能建造上下游產業鏈,引導建筑企業與勘察設計、咨詢服務、裝備制造、部品生產等領域企業多向協同發展,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成立“西安市全過程咨詢服務發展聯盟”,在房建、市政、城市更新、新能源、機場等建設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咨詢模式,累計開展全過程咨詢項目137個。2023年,西安市23家施工總承包企業、9家咨詢服務企業、5家科技企業、6家制造業企業共同組成智能建造產業鏈骨干企業,初步估算智能建造產值約為500億元,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8%。
支持科技先行 激發創新動能
推動校企資源整合。充分挖掘西安市科教資源,以科技賦能促進行業轉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與中建科技集團合作創建“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建工集團合作成立“未來城市建設與管理創新聯合研究中心”,啟動18項智能建造相關領域課題研究,加快推動前沿技術研發攻關。全市12所高等院校、職業學院開設智能建造專業或方向的課程,培養智能建造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專科)學生900余人。全市建立6家建筑工業化產業工人實訓基地,培訓建筑產業工人7000余人。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企業、高校以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為載體,積極探索智能建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拓展智能建造應用場景。2023年以來,柳林路公租房等23個工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示范創建工作,初步形成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綜合應用、預制構件自動化生產、“BIM+智慧工地”數據決策等多項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場景,在行業中發揮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夯實制度基礎 提高監管水平
強化信息“監管鏈”。以數字化改革思路為引領,應用“互聯網+”的監管模式,將全市1000余個房建、市政等不同類型項目納入“西安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實現對安全生產、施工質量、環境監測等關鍵內容的實時監管,初步建立了“監督+執法+信用+預警”一張網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健全規范“標準鏈”。聚焦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建設,成立西安市智能建造研究中心,組建智能建造企業咨詢庫和專家庫,至今已完成《智能建造評價標準》等17項智能建造相關標準的編制工作,從項目組織策劃、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方面為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實施提供指導。?
2024年是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的攻堅之年。下一步,西安市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深入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狠抓重點任務落實,力爭取得實效。一是細化發展路徑。出臺《西安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千億級產業鏈發展實施方案》,繪制西安市智能建造產業鏈發展圖譜,明確6項重點產業的發展路徑規劃。二是夯實政策基礎。聚焦建筑業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品質提升五個方面,出臺助企、惠企、強企政策,支持建筑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深化產學研融合。推動智能建造產業鏈企業與高等院校建設“四主體一聯合”技術研發平臺,在智能建造產業規劃、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究。四是健全標準體系。開展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研究工作,編制工業化建造標準、信息標準、體系標準、施工標準等相關技術標準。五是擴大場景應用。在政府投資房屋工程、軌道交通、城市更新、市政基礎設施微改造等項目中率先應用智能建造等技術,逐步向房地產開發項目推廣,不斷擴大智能建造應用范圍,為行業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國電信”首個預制模塊化、裝配式數據中心在西安完成首吊2022-04-18
- 裝配式建筑搭建“綠色”紅旗村2022-06-06
- 好消息!正式批復!又一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要來了2022-08-29
- 高科技!西安驚現會建房子的機器人......2022-09-21
- 全線通車!西安進入“四環”時代2022-09-29
- 下閘蓄水!漢江旬陽水電站將全面進入投產發電狀態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