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濱江三橋亞運公園:從亞運到日常+,藝術混凝土為城市濱水空間“筑”入新活力
時間:2024-10-27 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分享:
三橋亞運公園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的錢塘江南岸,是濱江區12公里濱水公共空間提升改造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該項目使用的了大量混凝土結構和藝術混凝土、彩色混凝土進行設計建造,在重要的景觀節點構筑物上以多種多樣的設計手法對混凝土進行了創新應用,充分發揮了混凝土材料的高設計靈活度、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從亞運到日常+,藝術混凝土為城市濱水空間“筑”入新活力From the Asian Games to daily life, artistic concrete brings new vitality to urban waterfront spaces
三橋亞運公園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的錢塘江南岸,是濱江區12公里濱水公共空間提升改造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該項目由同濟大學原作設計工作室(TJAD)設計,旨在“打造融合城市、文化、生態、智能等多元特征的新型濱水空間”。該項目使用的了大量混凝土結構和藝術混凝土、彩色混凝土進行設計建造,在重要的景觀節點構筑物上以多種多樣的設計手法對混凝土進行了創新應用,充分發揮了混凝土材料的高設計靈活度、廣泛適用性等特點,材料及施工的優勢與景觀設計師的創意相輔相成。作為迎接杭州亞運會的重點舉措之一,項目展現了“辦好一場賽事,提升一座城市”的理念,致力于將“亞運”概念延伸為“亞運+”,通過全長17.4公里的城市運動體驗帶,創造出無界的城市空間。
#創新設計理念與城市景觀的融合
設計概念圍繞“橙藍絲帶、超級海塘、城市切片”展開,從“亞運”到“日常+”,逐步轉變和提升濱江公共空間的環境。通過這些設計策略,項目不僅強化了公共空間的生態性和功能性,還將沿江區域與城市腹地無縫連接,實現了多主題的城市切片布局。在云渡驛站,跑道被抬高至建筑之上,不僅成為建筑外觀的一部分,還為江景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視角。這一設計使得城市景觀立體化,從不同層次展現出多維度的視覺效果。響應浙江省水利廳關于海塘安瀾千億工程號召,將安瀾提標內容融入沿江景觀改造。在保持沿江一線護欄高度不變的基礎上,結合消浪平臺,將海塘高度提升至10.3米,完成海塘提標約4.5公里,將該段環杭州灣海塘防御標準從100年一遇提升到300年一遇。
? 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

在不增加海塘高度的情況下,通過藝術化處理大面積懸挑的混凝土平臺實現了防洪功能的提升。而其中的消浪平臺的攔擋使用了預制藍色透光混凝土護欄板,通過特殊的材質與透光效果,增強了護欄板與路面的整體感,同時提升了夜間的美觀性,成為濱江沿線的標志性景觀。這些設計細節,使得混凝土從傳統建筑材料轉變為藝術表達的載體。#藝術混凝土的創新表現
混凝土在項目中被作為一種重要的媒介,它既是構筑空間功能的基礎材料,也是升華空間藝術氛圍和提升場景人文互動的重要載體,體現了豐富的設計理念、項目的人文關懷和混凝土材料的多功能維度。亞運微丘區域設計了一座嵌有亞運會標志顏色和奧運年份的混凝土雕塑群,不僅解決了場地高差問題,還成為市民休憩與了解亞運文化的互動空間。這一雕塑是濱江項目八大藝術雕塑之一,展現了彩色混凝土在工程項目中對人文表達和藝術提升方面的無限可能。云渡驛站還采用了創新的結構設計,建筑地下層由混凝土構成,地上層則通過鋼結構混凝土懸挑與周圍環境自然融合,形成漂浮、透明的建筑效果,模糊了城市與自然的邊界,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和互動空間。其結構設計的合理性,以及恰當的選擇親和自然的混凝土材料,讓云渡驛站與周邊景觀完美的融合。滑板公園地面部分均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細膩平整的質感非常符合滑板要求的順滑度,突起的坡度構造作為整個運動空間的點綴柔和而優美,高度體現了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滿足了場地功能性的同時,對空間的設計美感和層次也有著提升作用。#空間功能與人文氛圍的提升
三橋亞運公園通過對設計細節的精細打磨,提升了公共空間的互動性和吸引力。項目涵蓋了滑板公園、濕地公園、云渡驛和亞運微丘等多個功能區,每一個區塊都有獨特的功能與設計語言,藝術混凝土給予整個項目在藝術性方面的全面響應。亞運會的舉辦為三橋亞運公園注入事件性的特征,而亞運會期間碼頭集散、休憩觀景、運動體驗等功能,然彌散于日常,這里已然變成一個可以進入的“城市場所”,也在持續為人們提供多樣活動的舞臺。設計單位 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
建設單位 杭州濱江環境發展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 杭州蕭宏建設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材料廠家 陜西巨匠文化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面積 1945 ㎡
項目年份 2023 年
攝影來源 章勇、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