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類】三等獎項目:預拌廠原材料進場檢測與質量控制智慧系統開發與應用
混凝土科學技術獎?技術革新類
項目展示

三等獎項目

預拌廠原材料進場檢測與質量控制智慧系統開發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
混凝土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企業發展理念相對落后、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普遍存在,在材料的采購與管理較為粗放,大部分情況還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模式,整個業務參與人員多、環節多、監管差、效率低。整個流程存在業務節點冗余、重復操作低效、數據統計繁雜、安全及質量風險高。
本項目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突破了裝備設計、軟件研發以及快速檢測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挑戰,實現了預拌混凝土原材料進場檢測與質量控制智慧系統在預拌廠的智能化化應用,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相關技術研究:
(1)基于AI視覺識別與自動化檢測的原材料質量管控標準化關鍵問題研究
針對混凝土預拌廠常見原材料,基于AI學習、視覺識別等技術,開發了砂、石、粉料關鍵技術指標的智能檢測技術,發明了砂、石、粉料進場自動檢測與智能判別標準化設備,建立了相應的質量控制評價方法,形成了預拌廠原材料進廠質量管控標準化工藝方案。整合智能過磅、原材取樣及原材快檢三大功能,開發出原材自動快檢系統,實現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自動快檢:材料到達預定批次需進行取樣,過磅進場后,到指定取樣點完成原材自動取樣,粗骨料取樣過程中自動拍照識別判斷粒徑,細骨料通過細骨料智能篩分機、MB值智能檢測儀來判斷樣品是否合格,粉煤灰智能檢測機自動檢測判斷樣本是否合格。
(2)基于物聯網及機器視覺的原材料進場質量管控自動化關鍵問題研究
設計了含原材稱重進場,原材入倉,原材檢測等全流程的無人化管控系統,實現了預拌廠原材料進場質量管控的無人化、信息化、自動化。對于混凝土攪拌站人工過磅、手工記錄導致過磅效率低、過磅信息不透明等難題,利用物聯網傳感器系統和人機交互系統,開發出混凝土預拌廠智能過磅系統:集成了地磅、攝像頭、語音播報器、電子粉料鎖等硬件,結合智能過磅軟件交互系統,取代了人工識別及記錄的工作:供應商根據訂單數量及規格一鍵派單,司機接單后自助過磅稱重,根據語音提示到指定料倉掃碼開鎖充料,自助去皮離場,司機全程自助完成過磅流程,無需工作人員參與。

主要創新點
1.將AI學習、機器視覺技術應用于原材料檢測設備,實現了砂、石以及粉煤灰等原材料的關鍵技術指標自動識別與自主判定,建立了相應的質量控制評價方法,形成了質量管控標準化工藝方案。
2.創新性優化了材料稱重過磅流程,結合實際情況梳理了崗位職能,實現了崗位職能融合與機構撤銷,提高了材料稱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3.構建了可溯源的地域性原材料質量標準數據庫,提出了原材料供應鏈的服務質量評價方法,為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原材料采購提供了依據。
科研成果及工程應用
本項目形成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5項。
本項目成果先后應用于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27個預拌廠實際推廣使用,實際應用表明工程效果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物資管理部門實行改革創新,探索出新的物資管理模式:
1.簡化流程。材料進出場節點由17個簡化到 12個,其中8個節點由供應商或司機自助完成,剩余的4個節點劃分至強相關的崗位和科室,同時信息化的推進實現了主材報表線上自動生成,由此傳統材料科的工作被替代、簡化和分解,在流程上人工操作環節僅剩安排計劃和跟進到貨2個環節。
2.職能劃分。減員過渡階段,材料人員職能向采購及供應商管理聚焦,過磅、現場秩序維護、骨料分倉、材料巡檢盤點、數據報表等事務性工作將陸續交由智能設備、信息化系統和廠站強相關科室完成。
3.減員增效。已安裝質量管理智慧系統的廠站,材料科均已撤銷。優化了廠站崗位和機構設置,降低人員成本、提高人均產出,為廠站做了瘦身和減負;廠站強相關科室人員,增加的部分物資買購管理職能,使人員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4.重塑組織框架。依據地域范圍及資源共用性劃分區域,成立南昌買購片區和贛州采購片區。江西事業部物資部門設有物資負責人、片區采購負責人、數據主管、采購主管等崗位。
5.更新了物資管理的制度、授權、崗位職責。在制度優化方面,根據修訂后的物資管理校心職能,對制度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原制度11個,通過精簡合并修訂形成了8個制度。
上線該系統后,材料崗平均可減少2人/廠,按照10萬元/人/年的人工成本計算,單廠3年成本可節約50萬元(10萬*2人*3年-10萬),公司整體3年可節省成本1850萬元(按80%,37個上線廠站*50萬元)。同時,強化了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科技力量,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原材料管理體系,有助于為公司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完成單位簡介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于2008年掛牌成立,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筑旗下唯一混凝土業務平臺、全國最大商砼上市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骨干成員之一,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肇端于1995年建立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現場攪拌站,公司現已發展成為注冊資本8.6億元,擁有員工4600余人,年產混凝土超千萬方的行業領先企業,具有預拌混凝土行業最高(二級)資質。公司積極實施跨區域、全產業鏈發展戰略,致力為客戶創造價值。立足武漢,開拓全國,現成了華中、西南、西北、華南、華北、東北6大產出區,在全國14個省市布局了50余座攪拌站、擁有80余條混凝土生產線,并成功進軍阿爾及利亞海外市場,形成了以預拌混凝土為中心,礦產資源、設備運輸、新型建材等為支撐的多業并舉的產業格局。
近年來,公司積極順應政策導向,打造綠色科技競爭優勢,致力于預拌混凝土行業智能制造研究,先后成立“中國建筑混凝土技術中心”“砼創信息科技事業部”,與武漢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廣泛開展合作,形成19項達到國際先進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84項國家專利、14項省部級以上工法,特別是在原材料質量智能控制領域擁有領先技術優勢,公司自主研發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原材料進場檢測與質量控制智慧系統”,成功應用于公司下屬預拌廠,形成新的物資管理制度,以專業化產品向全行業進行推廣,有力促進了行業的轉型與升級。二十多年來,公司先后為華中、西南、華北、西北區域第一高樓等眾多地標建筑提供產品服務,并積極開展扶困助學、捐資修路等公益活動回饋社會,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中國企業商務AAA級信用企業、湖北省文明單位、武漢市“十佳兩型企業”等諸多榮譽。放眼未來,公司將秉承“為人類建筑提供堅強柱石”的企業使命,以最佳的產品和服務,與客戶共同澆筑時代的豐碑,助力中國城鎮化的偉大進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基礎理論類】二等獎:大摻量固廢復合膠凝材料及其與骨料界面性能提升機理和調控2024-06-27
- 【科技進步類】二等獎:裝配式橋梁橋面板及防水體系耐久性提升技術研究2024-07-26
- 【科技進步類】二等獎:彩色清水混凝土性能精準調控及生產應用關鍵技術研究2024-09-03
- 【標準創新類】二等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外墻板2024-09-12
- 【技術革新類】三等獎項目:高流態改性地聚物地基注漿加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24-10-15
- 【技術革新類】三等獎項目:基于攪拌機電流信號的混凝土拌合過程實時檢測系統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