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愉拍视频-四川一级丰满女老板毛片_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政策解讀
延續2024年經驗做法 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時間:2025-01-09    來源:中國政府網    分享: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1月8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司長劉洪生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1月8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司長劉洪生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趙辰昕】

延續2024年好的經驗做法,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目前總體考慮是,增加資金規模,擴大支持范圍,優化實施機制,放大撬動效應,深入推進“四大行動”。今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文件,于我們發布會的同時,經國務院同意已經正式印發。在這里我跟大家介紹一下主要內容:

第一,加力推進設備更新。繼續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等設備更新,進一步將更新換代潛力大的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一并納入補貼范圍。我們會專門安排一部分資金,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放大資金撬動效應,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等補貼標準。

第二,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統一規范全國汽車置換更新最高補貼限額。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的8類增加到2025年的12類,單件最高可享受銷售價格20%的補貼。我們考慮到居民家庭的實際需求,將每位消費者購買空調產品最多補貼1件增加到3件,特別是還順應群眾的期待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此外,繼續大力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

第三,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繼續支持高水平循環利用項目建設。規范二手商品交易,加快再制造產業升級。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加快推行反向開票制度。很多消費者可能不太了解什么叫“反向開票”,我們從一定渠道得到這樣的信息,這里我對“反向開票”作個簡要介紹。“反向開票”是“兩新”政策實施以來循環經濟領域的一項制度創新。以往個人向回收企業出售廢舊產品,回收企業支付了錢款但是無法從個人手里拿到增值稅發票,這就導致回收企業無法享受進項抵扣。實行“反向開票”以后,可以反過來由回收企業向個人開具發票,從而實現增值稅進項抵扣,這也就降低了回收企業的稅負壓力。當然,在做這項創新的同時,我們也強調要加強監管,規范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稅收秩序。加快提升循環利用水平這項工作中還有其他內容,包括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的應用比例。

第四,充分發揮標準提升牽引作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重點行業和重要設備、技術、能耗、排放等指標要求,2025年底前,我們將會同各個部門通過努力,按期完成“兩新”領域全部294項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的任務。同時,強化標準執行監督,提升強制性標準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繼續擴大能效和水效標識實施范圍,組織遴選產品設備能效和水效“領跑者”。

推動“兩新”工作具體落實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我們還將不斷完善“兩新”實施機制。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分配方面,2024年加力實施時,是綜合考慮了各地常住人口數量、地區生產總值、汽車和家電保有量等因素,測算確定了各地資金分配規模。今年將把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各地執行情況作為新增的一項因素,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目的是要向2024年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有所傾斜。組織實施方面,優化政策參與門檻,一視同仁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參與“兩新”活動,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降低企業墊資壓力。優化補貼申領流程,盡可能減少消費者信息多頭重復填報等問題,確保真金白銀的優惠更加便捷地直達每位消費者。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