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個字,說透了“5.4%”的奧妙!
記者:令偉家、卜寄傲、劉雅萱
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18758億元,同比增長5.4%。
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取得了穩中有進、回升向好的良好開局,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首季經濟“成績單”。
打量這份全球矚目的成績單,5.4%到底有啥看頭,我們梳理出“穩”“進”“高”“新”“好”“活”六個關鍵字,帶你讀懂一季度中國經濟的邏輯和內涵。
2025年1月9日在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總裝車間拍攝的即將下線的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穩:穩字當頭,筑牢經濟基本盤
說“5.4%”的成績來之不易,是因為這個數據,既高于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考量,也屬于名列前茅。
“穩”還體現在居民收入、物價指數、國際收支等多個方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6%,與GDP增長基本同步;消費價格指數CPI保持溫和上漲;進出口基本平穩;外匯儲備連續16個月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穩”為底色的良好開局說明,我國經濟形勢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實現了起步平穩、開局良好,為全年進一步攻堅克難奠定了“穩”的基礎。
2025年3月28日,天津市北辰區舉辦消費品以舊換新惠民服務活動,居民在現場選購家電。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進:回升向好,生產供給較快增長
今年一季度,全部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均比去年全年回升,表明我國經濟“進”的步伐加快。
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組合拳”疊加發力,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既擴大了需求、激發了活力,又增強了信心、促進了生產供給較快增長。
有數為證: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50.3%,也處在景氣區間。
更可喜的是,貨運量同比加快,人民幣貸款余額繼續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4%……一系列實物量指標表明,經濟增長回升向好的支撐扎實有力,社會預期持續改善,市場活力和信心持續增強。
2025年3月21日,滿載貨物的X8489次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站準備發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
以高技術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火車頭”的二三產業較快發展,是一季度經濟形勢的一大亮點。
數據顯示,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先進技術,帶動了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加快增長。今年一季度,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投資,增速在28.5%和34.4%之間。這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后勁,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更高臺階。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開放。出口數據中,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占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這展現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扎實推進,正在結出累累碩果。
2025年3月19日,游客在西安開元商城觀景平臺上拍照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新:創新驅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一季度新動能對經濟的托舉作用愈發凸顯:智能消費品制造業增長高達11%;智能車載設備一馬當先,增長突破20%;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表現亮眼,增長超過40%……
這一組組數據,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注腳,彰顯著“新”增長動能正不斷匯聚、日益強勁。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超過18%;去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0%左右。
消費新動能也在持續釋放:“夜經濟”、數字消費、AI游戲等新的消費場景不斷創新拓展,以“哪吒2”“黑悟空”為代表的文化類消費快速增長,充分彰顯了我國消費創新的動力。
2025年3月26日,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的一款正在行走的宇樹G1機器人吸引人們拍照留影。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好:結構更趨均衡,新增長格局正在形成
一季度數據表明,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已發生根本改變,由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正在形成。
過去五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持續提升;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趨勢明顯;今年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亮麗,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扎實推進。
貿易新格局也在加快形成。目前,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伙伴,這意味著對某一個國家單一出口市場的依存度下降,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2025年2月26日在吉利汽車陜西寶雞制造基地焊裝廠拍攝的自動化焊接線。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活:民營經濟動力充足,充滿創新活力
從DEEPSEEK橫空出世,到宇樹機器人驚艷亮相,占我國九成以上企業數量的民營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呈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潛力和競爭力。
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3%,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回升,而且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
民營企業發展動力充足。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0.4%;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5.8%,快于全部進出口額增速,占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到56.8%……
隨著“兩個毫不動搖”深入推進,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最美四月天,“花樣經濟”正在神州大地綻放,“出口退稅”等新政策不斷推出,“購在中國”正在講述新的消費故事……
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一個好的開頭,必將引領中國經濟航船穿透雨驟風急,行穩致遠。
題圖漫畫:潘紅宇
版權聲明:
“千筆樓”欄目的所有作品,均為新華社合法擁有版權的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單位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新華社“千筆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單位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外媒認為中國經濟步入正軌 工業發展是強大動力2020-10-12
- 預計2021年中國GDP實際增速將達到9%2020-12-21
- 29省份2020年GDP出爐:6座城市晉級“萬億俱樂部”2021-01-27
- 31省份定下2021年GDP增長目標:湖北、海南在10%以上2021-02-20
- 2020年統計公報出爐:我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1萬美元2021-03-01
- 外媒預計:中國一季度GDP有望勁增20%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