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愉拍视频-四川一级丰满女老板毛片_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行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時間:2012-03-04    來源:沈冰    分享: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積極應對史上最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高鐵建設部分停工、國家基建投資減少等國內市場有效需求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明顯增加、勞動力短缺加劇以及生產產品與其他行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等諸多難題和挑戰,抓住機遇,調整結構,順勢轉型,力促發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行業經濟增長和投資規模雙雙領跑建材工業的喜人成績。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積極應對史上最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高鐵建設部分停工、國家基建投資減少等國內市場有效需求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明顯增加、勞動力短缺加劇以及生產產品與其他行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等諸多難題和挑戰,抓住機遇,調整結構,順勢轉型,力促發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行業經濟增長和投資規模雙雙領跑建材工業的喜人成績。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128億元,同比增長45.5%;實現利潤總額367.4億元,同比增長59.7%。工業生產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水平,為順利實現行業“十二五”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調整結構,行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1.工業生產逆勢增長,風景這邊獨好

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除新疆外)工業生產實現全面增長,不同類型企業工業生產實現全面增長。表1、表2分別列出2011年全國各省市和不同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增長情況。圖1為2011年各月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增長變動情況。

工業生產總產值和增長為歷年最高水平(見圖2)。2011年,按照國家新的統計標準,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02家(比2010年減少88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128億元,同比增長45.5%。按可比價格計算,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比2010年同期增長48.21%,同比增幅為13. 46個百分點。

“十一五”期間,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總量及經濟增長對建材工業的貢獻度不斷提高。據建材工業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上半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拉動建材工業增長4.9個百分點,首次超過水泥制造業0.7個百分點,躍居為拉動建材工業經濟增長的第一大行業。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繼續領跑建材工業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與投資規模均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拉動建材經濟與投資增長的第一行業。

2011年總體而言,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生產與經濟增長的外在動力依然存在,行業經濟運行延續了“十一五”以來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但是,受國家宏觀經濟連續4個季度回落以及下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續6個月小幅回落,房地產投資已連續5個月下降的影響,行業生產逆勢增長。但自7月份略現減緩,到12月份反彈上行(見圖1)。


表1  2011年全國各省市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增長率(%)

 

省市

企業數

增長率

東部地區

北  京

107

31.10

天  津

75

33.49

河  北

118

54.09

遼  寧

254

33.34

上  海

136

14.19

江  蘇

576

43.15

浙  江

450

44.63

福  建

132

89.74

山  東

431

33.77

廣  東

291

38.77

海  南

19

5.99

中部地區

山    西

40

21.53

吉  林

76

8.39

黑龍江

52

50.94

安  徽

375

99.62

江  西

78

48.65

河  南

357

33.74

湖  北

163

64.67

湖  南

161

105.67

西部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

79

54.59

廣西壯族自治區

107

66.88

重  慶

99

87.15

四  川

232

80.28

貴  州

34

105.72

云  南

39

65.24

西  藏

2

79.17

陜  西

97

68.03

甘    肅

33

70.84

青  海

4

44.34

寧夏回族自治區

21

67.6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4

-4.28

 

 2  2011年全國不同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增長率(%

 

企業類型

企業數

增長率

國有控股

242

26.32

集體控股

150

16.38

私人控股

4000

64.11

港澳臺商控股

189

40.60

外商控股

121

28.96

 

圖1顯示2月份全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26.39%,處于全年最低水平,由于2009年同期基數偏低導致2010年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長基數偏高,且2011年初北京市、上海市、云南省、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生產同比負增長,影響今年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增長同比減緩。但隨后各月雖略有波動,總體上行業工業生產仍然保持較快增長的長期態勢。

 

image002.gif

圖1   2011年各月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變動情況


image004.gif

圖2  行業歷年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

 

2. 行業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較大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表3  2011年全國各地區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及增長情況



企業數(個)

工業總產值(億元)

占全國比重(%)

同比增長(%)

2011年上半年

2011年末

2011年上半年

2011年末

東部地區2589

3439

58.5 

56.1

39.6

  36.4

中部地區

1302

1504

23.2

24.5

44.9

  55.1

西部地區

811

1185

18.3 

19.33

67.1

  64.1

 

一直以來,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十一五”期間,受益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和汶川大地震恢復重建,西部地區行業經濟在此期間取得了迅猛發展。“十一五”期末,全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結構布局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比例約為4:2:1的格局。2011年上述格局正在改變。表3顯示,2011年上半年和年末,東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逐步降低,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也在下降;而中、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中部地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也在逐步增加。到2011年末,全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結構布局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比例為2.9:1.2:1的格局,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中、西部行業經濟發展差距明顯縮小,西部地區行業經濟發展速度相比于“十一五”期間明顯降低,而中部地區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借力國家“中部崛起”發展規劃,行業經濟增長加快;東部地區行業經濟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重大產業調整、轉型升級和轉移,將保持適度發展水平。

3.主要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2011年,按照國家新的統計標準,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相比2010年減少約300家)完成的主要產品產量見表4。


表4    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產品生產情況

 

主要產品

1~12月產量

增長率(%)

混凝土排水管(千米)

34987

21.9

混凝土壓力管(千米)

4007

18.2

混凝土電桿(萬根)

756

10.6

混凝土預制樁(萬米)

28071

10.4

商品混凝土(萬立方米)

74271

27.2

 

 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的五大類主要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增速有增有減。2011年1~12月,混凝土排水管累計產量34987千米,比2010年同期增長21.9%,比上半年增速減緩15.5%;混凝土壓力管累計產量4007千米,比2010年同期增18.2%,比上半年增速減緩6.4%;混凝土電桿累計產量756萬根,比2010年同期增長10.6%,比上半年增速加快6.2%,同比增速加快4.4%;混凝土預制樁累計產量28071萬米,比2010年同期增長10.4%,比上半年增速減緩10.6%,同比增速減緩10.6%。商品混凝土累計產量74271萬立方米,比2010年同期增長27.2%,比上半年增速減緩2.2%,同比增速減緩5.1%。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生產受市場需求影響十分明顯。2011年,由于國家經濟發展進入到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新一輪的經濟建設繼續拉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持續增長。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還有農業現代化的大力推進,近20個區域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實施、國家新一輪電網升級改造,使得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行業生產持續增長。

市場觀察與數據顯示,2011年前兩個月商品混凝土生產大幅回落到4.1%的增長水平,平均比2010年增速低了20%以上。歸結于2011年年初的市場啟動較晚,一是今年是新五年規劃的第一年,很多情況待定,所以啟動要晚于常年;二是今年年初的房地產、財政政策還不明朗,市場持觀望態度;三是企業開工不足,民工難覓。3月市場開始轉暖,生產恢復較快增長。一季度商品混凝土生產比2010年同期增長 27.7%,比前兩月加快23.6%,已基本恢復2010年水平。進入第二季度,商品混凝土生產呈現逐月加快態勢。上半年商品混凝土生產比2010年同期增長29.6%,但是增速比2010年同期減緩5.1%,全年累計產量74271萬立方米,比2010年同期增長27.2%,比上半年增速減緩2.2%,同比增速減緩5.1%。表明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限制政策、高鐵建設部分停止對商品混凝土的市場需求產生了抑制作用。

2011年混凝土預制樁行業生產表現出增長逐步恢復到再度減緩趨勢。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740億元,比2010年增長27.9%,增速比2010年回落5.3個百分點,比1~11月回落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5個月增速回落,表明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嚴厲調控作用的顯現。與房地產投資高度相關的混凝土預制樁行業生產受到較大影響。

2011年初延續2010年的增長態勢,混凝土預制樁市場需求一度非常旺盛,而“用工荒”造成很多企業開工不足,影響生產增長,較2010年同期下降10%以上,2011年前5月依然延續增長同比減緩的情況,但降幅逐月收窄;6、7、8月份生產增長較快達到21%水平,9月份以后各月生產增長再度減緩呈下行態勢。從全國各地生產情況看,天津地區開始執行《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技術規程》(DB29-110-2010),據當地生產企業反映對混凝土管樁生產影響很大,1~4月,天津地區混凝土預制樁生產沒有延續2010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出現大幅下降,同比減產20%左右,全年天津地區混凝土預制樁生產同比減34%,部分企業生產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況。廣東省2011年一季度生產同比減產0.1%,4月份生產開始回升到2010年同期水平,上半年生產同比增加4.1%。進入8月份生產開始出現下降,全年生產同比減產13.1%,房地產限制政策及用電限制對當地企業生產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初由于旺盛的市場需求,一些投資者看好混凝土預制樁這塊價值洼地,新建約30條管樁線,分布在蘇北、安徽、陜西、山東東營、天津等地。但是總體上講,混凝土預制樁行業部分區域生產能力已經過剩,特別是沿海省市。特別應該指出,近年來部分城市相繼出臺一些限制混凝土預制管樁使用的地方規程以及2011年年初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對混凝土預制管樁企業生產及其企業規模均有限制。另外,混凝土灌注樁、鋼樁等其他樁基材料的市場需求呈增加趨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預制樁行業2011年下半年及未來的增長空間。

混凝土電桿生產從2010年全年看,呈“前高后低”走勢,全年生產同比增長6.1%。2011年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比2010年同期增長10.6%,比上半年增速加快6.2%,同比增速加快4.4%。一季度即表現出生產增長加快的跡象,得益于國家新一輪歷時3年(2010-2012年)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據悉,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農網改造升級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透露,為期3年的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預計投資規模不少于2000億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這2000億元的投資約有2/3(約1300億元)會用于購買輸變電設備,包括變壓器、電線、電纜、鐵塔、電桿等。2011年國家安排不低于120億元財政資金帶動600億元社會投資用于農網改造,全國各地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扎實推進。混凝土電桿企業應該受益于此。

2011年,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壓力管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呈供需兩旺態勢。

4.產品銷售狀況良好,出廠價格運行平穩,同比上漲

總體來看,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產銷狀況良好。2011年混凝土制品累計產品銷售率 98.58%,比2010年同期增加 1.59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增加0.3個百分點,顯示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總體供需兩旺的態勢。主要產品產銷狀況平穩,除混凝土壓力管,同比2010年銷售率都有下降,其中,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電桿、混凝土樁、商品混凝土累計產銷率分別為95.96%、97.77%、97.57%和98.20%,同比分別下降為2.19%、2.10%、0.78%和0.69%。

從2011年1~12月統計數字來看,產品出廠價格運行基本平穩且同比上漲,環比價格下降。混凝土制品、混凝土結構構件和石棉水泥制品全年平均出廠價格同比2010年上漲2.68%、5.44%和5.56%;12月份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46%、1.80%和3.58%,環比分別上漲0.01%、-0.63%和-0.22%。

一直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價格受需求和成本的制約。來自行業的信息顯示,2011年初,由于大量工程建設開工,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需求強勁,而工人難招,企業又面臨開工不足的局面,從而造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供不應求,使得產品價格不斷攀升。但從長期來看,其價格走勢取決于既要消化原材料、能源價格、人工成本上漲的因素,又要與局部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市場需求制約其價格上調進行博弈。受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持續回落影響,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市場需求走軟,全年價格走勢呈下降趨勢。

 5.收入及利潤總額再創新高,盈利能力穩步提高

2011年,按主要產業統計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總體盈利大幅增長,再創新高,達歷年最好水平(見圖3)。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56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43.9%;實現利潤總額367.4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9.7%;實現利稅總額627.9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2.8%。2011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的主要經濟指標見表5。


表5  2011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的主要經濟指標

 

單位:億元                                        

指    標

1~12月

 

1~12月

同比增長率(%)

1~6月

同比增長率(%)

主營業務收入

5956

43.9

46.4

利潤總額

367.4

59.7

66.7

利稅總額

627.9

52.8

56.7

 

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1~12月行業三項費用增速低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5.2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于主營業務成本增速1.03個百分點。全行業毛利率同比2010年同期增加0.61%,增速比上半年降低0.21%。自2006年以來存貨和應收帳款占用相對減少,流動資產周轉率逐年加快,產品銷售利潤率逐年遞增。2011年,成本費用利潤率、銷售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均再創歷史新高,顯示行業經營管理和盈利水平繼續提高。

2011年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利潤大幅增長,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從全年行業經濟效益的運行態勢看,盡管受到原燃材料等購進價格持續較快上漲的影響,但由于近年來行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管理等綜合實力有所增強,能夠實現產品出廠價格總體穩中有升;但是進入8月份以后,由于市場需求放緩,產品生產增長逐漸回落,總體利潤水平實現大幅增加但有明顯回落。


image006.gif

圖3  行業歷年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注: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均為各年1~11月份統計數字 

6.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規模超過水泥制造業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呈現“前低后高”、增速逐月加快的態勢。圖4為2009---2011年行業各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變動情況。由圖4可見,2011年初投資增長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隨后增長逐月加快,全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515.9億元,同比增長49.3%,比2010年同期增加21.8個百分點,重回高位運行。2011年前10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完成額為1200億元,同比增長42.32%,投資規模已經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最大投資行業。

圖5為歷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長情況。受益于國家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十一五”期間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一直處于高位運行,只有2010年處于一個較底的增長水平,其余年份增長都在40%以上,2009年國家應對金融危機、“4萬億” 經濟刺激計劃拉動作用,使得當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沖高到65.4%。隨著“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逐步從投資拉動向內需拉動有序轉變,國家對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投資仍然會保持一定規模和增長水平。


image008.gif

圖4    2009----2011年行業各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變動情況


image010.gif

圖5      歷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長情況


7.出口增長放緩,價格上漲較快

自1998年8月金融危機以來,混凝土制品出口持續下降,到2010年上半年呈現恢復性增長,全年增長呈現逐步加快態勢。

2011年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出口增長放緩。全年混凝土制品出口數量累計217.5萬噸,同比增加7.3%,比上半年增速減緩6.0%;出口金額累計86950萬美元,同比增長67%,比上半年增速減緩4.5%。其中混凝土構件出口數量累計89.1萬噸,同比減少8%,出口金額累計16057萬美元,同比增加33.4%。出口價格增長快于出口量的增長。

2011年一季度,混凝土軌枕出口結束金融危機以來持續下降局面,開始觸底反彈,隨后各月出口呈爆發式增長。其出口量與出口價格增速從7月份起放緩,1~9月增速放緩趨勢加大,1~11月增速放緩趨勢明顯放慢。全年混凝土軌枕出口數量累計7.75萬噸,同比增長341.3%;出口金額累計1407萬美元,同比增加703.4%。

8.傳統產業順勢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取得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傳統產業積極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裝備以滿足市場不斷變化和提升的需求,增強行業整體競爭能力。

(1)鋼筋混凝土排水管行業依靠技術進步,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裝備,調整產品結構,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二五”期間,鋼筋混凝土排水管行業面臨較大發展機遇和挑戰。鋼筋混凝土排水管行業的應用領域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城市污水排水管網的應用。

我國快速推進的城鎮化,將使得土地緊缺問題日益凸顯。根據我國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立城市地下空間是未來大中型城市發展的方向。在高層建筑林立密集城市地下,將所有的電力、燃氣、通訊、熱力、給排水管線統一規劃、設計、鋪設于同一條地下管涵中,成為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首選。2011年,鋼筋混凝土排水管行業已在研制、生產、應用鋼筋混凝土管涵方面獲得較大突破。一批研制開發的新產品,如鋼筋混凝土異型箱涵,大口徑電力電纜,內襯式復合管等均有成功應用的工程實例。另外,一種采用鋼筋混凝土管輸送煤粉(比鐵路、公路運輸成本節省很多)的應用正在研發中。而在2011年由上海水泥制管廠和上海浦東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試制成功的國內最大口徑Φ4000mm鋼承口鋼筋混凝土頂管,則充分體現了大口徑鋼筋混凝土管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競爭優勢。

(2)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行業持續發展,規模和產能快速擴張,新產品形成競爭優勢,一批領軍企業在成長

2011年是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行業持續發展的一年。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8月,全國共有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生產線122條,產能達30380萬平方米(按標準板厚6毫米計);到2011年9月,正在生產和在建生產線達到141條,產能達到49100萬平方米。

與2010年相比,2011年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行業生產線增長15%,產能增長60%,新上生產線的設計產能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生產技術、設計水平與裝備水平的提升,使得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快速發展,到2011年全國產業布局形成,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浙江、安微、江西、新疆、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重慶、東北、云南、貴州等地。河北、福建,四川、江西、安微等地生產能力較快增長,發展步伐加快,廣東和浙江的市場份額則在降低。

2011年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應用性能隨市場需求不斷提高,用途不斷拓寬。新開發的主要產品用作涂裝板、外墻板、隧道防火板,通風管道等,既開拓了硅酸鈣板/纖維水泥板的應用市場,又增加了板材的附加值,以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提升產品和行業的競爭力。      

增強企業品牌意識,樹立行業形象,形成行業競爭力,一批領軍企業正在成長。如:金強硅酸鈣板(福州)有限公司、宜春金特建材實業有限公司、肥城魯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新元素板業有限公司、江蘇省愛富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

(3)借力政策,泡沫混凝土行業完成由現澆向保溫制品、由粗放施工到部品化生產的重大轉折,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1年,公安部消防局下發《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為泡沫混凝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泡沫混凝土行業抓住機遇,借力政策,迎接挑戰,基本實現了“發展不燃保溫材料、自保溫圍護結構材料、超輕泡沫混凝土等”重大戰略目標,成功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

借助泡沫混凝土保溫板及其制品的高速發展,泡沫混凝土行業生產規模和產量大幅提高。據協會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泡沫混凝土總產量突破1000萬m3,泡沫混凝土成為規模較大的特種混凝土之一,直接帶動研發生產混凝土保溫板裝備企業規模的擴大。據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生產保溫板裝備的企業總數已達到80多家,占泡沫混凝土裝備制造企業總數的70%左右。另外,生產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的提升將對泡沫混凝土行業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二、堅定信心,創新發展,繼續保持行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1. 回望2011年,行業經濟運行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和利息支出費用大幅度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壓力持續加大

原材料:據建材聯合會信息顯示,2011年水泥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月份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每噸316元,比上月下降2.1元,比2010年同月低2.04元,全年平均比2010年同期上漲44元。

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也顯示2011年國內市場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全年鋼材價格雖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運行。

能源:據建材聯合會信息顯示,2011年建材企業原燃材料及動力購進價格繼續呈現加速上漲態勢。2011年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平均比2010年同期上漲6.5%。12月份建材企業煤炭平均購進價格每噸730元,全年平均比2010年同期上漲77元。12月份建材企業重油平均購進價格每噸4271元,全年平均每噸比2010年同期高460元。柴油平均購進價格每噸7892元,全年平均每噸比2010年同期高1227元。2011年建材企業工業用電購進價格平均每千瓦時0.66元,全年平均每千瓦時比2010年同期上漲0.1分。天然氣價格也大幅度上漲。12月份建材企業天然氣平均購進價格每立方米2.27元,全年平均每立方米比2010年同期高0.45元。

利息支出費用大幅度上升。1~12月份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財務費用54.54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4.54%;其中利息支出41.13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0.96%。

2011年對于行業來說,成本壓力依然是企業所面臨的最直接、最嚴峻的現實問題。基于我國經濟轉型中,諸如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及資源成本上升具有長期性的特點,2012年行業面臨成本壓力將常態化。

(2)傳統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行業規模得到快速擴張,同時帶來局部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直接導致行業內企業競爭加劇。不僅如此,很多產業如:混凝土預制樁行業,混凝土給排水管行業、混凝土電桿行業等都面臨著行業外的其他可替代品行業的激烈競爭。  

“十二五” 期間,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面臨發展機遇,更面臨著諸多挑戰,轉型升級任重道遠。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該通過“技術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工法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通過創新產品,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滿足水利建設、橋梁隧道、地下空間建設等對高標準、高質量、高耐久、安全可靠的混凝土制品需要,提升行業整體核心競爭力。

(3)大型企業數量尚少,產業集中度有待提高。局部地區產能過剩,區域性生產力布局需優化。

(4)市場化環境亟待優化,產品質量監管不利。

(5)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奇缺

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人員比例偏低。目前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5000多家,以每個生產企業至少 5~10名專業技術人員計算,需要20000~50000名專業技術人員,而我國目前大專院校的專業設置,已由原來的工藝、材性、設備并舉改為單一材料專業,畢業后從事行業工作的少之又少,行業內技術人才總量明顯不足,結構不盡合理。職業培訓不到位,技術工人更是缺乏,大多數新建企業只好招收當地民工現場培訓,生產很長時間不能進入正常。

 2.展望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1)宏觀經濟及政策環境:穩中求進,中國經濟預計保持8%左右的適度增長,力保實體經濟增長是國家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2012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將更加復雜嚴峻多變。

國際方面,2012 年將有24 個重要經濟體的領導人更迭,這些經濟體人口占全球53%,GDP 總和超過全球一半,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歐債危機仍在深化蔓延,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

國內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1年我國經濟增速連續4個季度回落,總體來看是主動調控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果,但要防止經濟出現深度下滑。因此,必須堅定信心,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調結構、穩增長、擴內需、控通脹、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等方針,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2)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預期:行業經濟還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2012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環境相對復雜。歷年行業經濟與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依然存在,有的還會加劇。但是總的來說,國家宏觀經濟大勢和政策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總體利好。與行業密切相關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一定增長,尤其是各地保障房建設、大規模水利建設將會在政策導向下全面提速。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2年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行業“十二五”發展目標關鍵時期。全行業必須“明大局、順大勢、謀長遠”,在充分依靠提升產品質量、技術進步、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等內生式增長方式,改變長期以來主要依靠投資、規模和價格競爭的發展方式,力推行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促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可持續發展。  

注: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起點標準由原來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

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有以下變動:

1.統計口徑原來項目計劃總投資50萬元及以上提高到500萬元及以上;

2.統計范圍從2011年定報開始由城鎮擴大為城鎮和農村(不含農戶)。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