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行業經濟增長十年回顧、思考與展望
跌宕起伏的2015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已于近日公布,全年經濟增 長6.9%,實現了“7%左右”的年度增長預期目標;就業、消費、居 民收入等主要指標“穩”字當頭,均運行在合理區間;服務業占據“半 壁江山”,消費作為穩增長主要力量的地位更加鞏固。
但是長期拉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其中包括建筑業投資、房地產投資以及基建投資出現了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值;工業經濟運行處于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增速為近 十年最低。投資、生產和收入增長較去年同期大幅放緩,均在歷史最 低位徘徊,且仍未探底,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932億元,同比增 長3.5%;實現利潤632億元,同比增長2.3%。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 經濟運行面臨著近十年來最為困難的局面。2015年全行業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在實現由投資拉動增長向創新驅動增長、數量發展向質量發展的轉變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新常態新發展階段,對于長期 依賴投資快速發展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徹底打破依賴投資拉動增長的固有思維定式,堅定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下行趨勢明顯
(一)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低速增長
今年1~12月,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速回落其中,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基建投資、建筑業投資、水利投資、鐵路和道路運輸投資增速也出現放緩態勢,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受產 能嚴重過剩和市場需求持續疲弱的雙重夾擊,產品銷售價格持續走低; 行業投資、生產和收入增長較去年同期大幅放緩,均在歷史最低位徘 徊,且仍未觸底??傮w上行業經濟保持低位增長平穩運行。2014年~
2015年各月各類相關投資累計增長情況見圖1。
1、行業收入、盈利微增成歷史最低點 今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擴張放緩,規模以上
企業數達8489家,同比增加931家;資產規模達8720億元,同比增長 6.1%,增速同比放緩6.8%,比上半年放緩2.8%。
(1)今年1~12月,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932億元,同比增長3.5%,首次低于工業增長水平,降至歷史最低點:增速同比大幅放上半年放緩2.2%。今年下半以來,行業收入增速逐月減緩, 降至歷史最低,全年增速在低位徘徊,且仍未觸底(見圖2)。主營業 務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是行業規模擴張放緩、主要產品生產活動下降及銷售價格下降的直接反應。
(2)今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利潤總額549億 元,同比增長2.2%,增速同比放緩7.5%,比上半年放緩11.6%。今年 一季度以來,行業利潤增速逐月減緩仍在探底中。2015年各月混凝土 與水泥制品行業利潤總額及增長情況見圖3。
今年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收入和盈利增長水平降至低位, 成歷史最低,但總體保持增長。
(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低于主營業務成本增長0.1%;全行業毛 利率為13.4%,同比增速與上年持平,比上半年升0.6%;存貨增長繼 續為負,同比減少2.8%,減幅比上半年放緩1.8%,去庫存逐月放緩, 顯示行業生產活動疲弱持續向好。
表1 2015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及財務數據
指標 | 1~12月 | 同比增長 | 增減(%) | |||
(%) | 比上年同 | 比今年一季 | 比今年上半 | 比今年三季 | ||
期 | 度 | 年 | 度 | |||
主營業務收 |
10932 |
3.5 |
-9.3 |
-2.5 |
-2.1 |
-1.3 |
入(億元) | ||||||
利潤總額(億 |
632 |
2.3 |
-7.5 |
-20.3 |
-8.8 |
-2.9 |
元) | ||||||
毛利率(%) |
13.4 | 上年同期 為13.4 | 持平 |
--- |
--- |
--- |
銷售利潤率 |
5.8 | 上年同期 |
-0.1 |
--- |
--- |
--- |
(%) | 為5.9 | |||||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
4.3 | 上年同期 為4.69 |
-0.39 |
-- |
-- |
--- |
存貨(億元) |
611 |
-2.8 |
-7.4 |
-- |
-- |
--- |
總資產報酬率(%) |
8.5 | 上年同期 為9.3 |
-0.8 |
-- |
-- |
--- |
2、主要產品生產活動持續放緩或減產,處歷史低位
今年1~12月,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預制樁、混凝土電桿、混凝 土壓力管等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主要產品生產增速均大 幅放緩,其中混凝土預制樁、混凝土壓力管繼續減產;商品混凝土生產增速逐月減緩,增速降至歷史最低。表2 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主要產品生產情況
主要產品 |
1~12月 產量 | 增長率(%) | ||||
2014年 1~12月 |
2015年 1~3月 |
2015年 1~6月 |
2015年 1~9月 |
2015年 1~12月 | ||
商品混凝土(萬立方米) |
164131 |
11.39 |
10.5 |
3.96 |
2.54 |
2.14 |
混凝土電桿(萬根) |
1414 |
8.26 |
1.45 |
0.66 |
3.68 |
0.82 |
混凝土預制樁(萬米) |
29601 |
-2.25 |
-3.88 |
-9.51 |
-7.11 |
-8.83 |
(二)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降至歷年最低,增速在低位小幅震蕩
今年1~12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完成額為2518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降至歷年最低,比上年同期增速大幅減緩10.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0. 83個百分點(如圖4、圖5所示)
受宏觀經濟總體走弱、產能過剩與需求萎縮矛盾加劇、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企業利潤下降、人工成本持續攀升以及資金鏈緊張的影響,行業企業投資回報惡化導致投資意愿大幅減低。投資增速降至歷年最低,增速在低位小幅震蕩。
從行業看,水泥混凝土制品制造業投資完成額為1627億元,同比增長4.71%,同比增速回落8.28%,比上半年加快2.54%;混凝土 結構構件制造業投資完成額為473億元,同比增長3.02%,同比增速 回落19.4%,比上半年減緩8.4%;石棉水泥制品制造業投資完成額為56.7億元,同比增長2.79%,同比增速減緩29.7%,比上半年加快6.22%; 其他水泥制品制造業投資完成額為362億元,同比增長8.76%,同比 增速減緩4.43%,比上半年減緩8.45%。
今年1~12月,水泥混凝土制品制造業、石棉水泥制品制造業和 其他水泥制品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拖累全行業投資增長大幅回落。
從地區看,今年上半年,東、西部地區累計投資增長同比負增長,拉低行業投資增速到5.73%的歷史低位。到今年7、8月份,東、西 部地區累計投資增長由負轉正,使得行業投資累計增速比上半年分別 加快1.94個百分點和1.25個百分點。9月份東部地區累計投資增速 重回負增長,中、西部地區保持增速加快態勢。全國來看,1~12月 行業累計投資增速仍在低位小幅震蕩。
今年1~12月,東部地區投資額占全國總投資37.6%,投資占比 低于上年同期3.3個百分點,投資增速同比降低3.58%;中部地區投 資額占全國總投資40.4%,投資占比高于上年同期2.7個百分點,投 資增速同比增長12.49%;西部地區投資額占全國總投資21.9%,投資 占比高于上年同期0.5個百分點,投資增速同比增長7.79%。數據顯 示,中部地區投資總額、投資增速自2014年超過東部地區,2015年 中部地區投資增速保持領先快速增長態勢,且突破1000億元;西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增速大幅放緩。1~12月東、中、西部投資總額及增長情況見圖6;2011~2015年東、中、西部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總額情況見圖7。
(三)應收賬款問題嚴重影響行業經濟運行質量
2014年以來,應收賬款問題嚴重影響行業的經濟運行質量。數據顯示,今年1~12月行業應收賬款增長快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達4.39 個百分點,這使得盈利打了折扣。同時,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30次, 低于上年同期0.39次,是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凸顯行業企業資金運轉效率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財務面臨較大風險。圖8顯示混凝 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歷年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情況,表明從2012 年到2015年,應收賬款增速高于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 收入比重持續增加,行業經營風險不斷累積。在拖欠的各種款項中,建筑業應收帳款的大幅增加也導致了向上游傳導。
2015年1~12月,建材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平均水平9.3次,而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了5.3次。
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十年回顧(2006 年~2015年):投資拉動行業經濟增長喜憂參半
(一)投資拉動混凝土與水制品行業經濟快速增長
1、2006 年~2015 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與我國固定 資產投資增長顯著相關
判斷2006年~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與我國固 定資產投資增長的相關性,我們可以采用積差法模型對兩者變量之間 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基于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兩個連續變量,分別為x,y,且呈正態分布,均為線性關系。
公式(1):其中:r,相關系數
X,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或房地產投資增長率
Y,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或混凝土預制樁產量增長率
當r>0時,表示兩變量正相關,r<0時,兩變量為負相關;當|r|=1 時,表示兩變量為完全線性相關,即為函數關系; 當r=0時,表示兩變量間無線性相關關系。
當0<|r|<1時,表示兩變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線性相關。且|r|越接 近1,兩變量間線性關系越密切;|r|越接近于0,表示兩變量的線性相關越弱。
一般可按三級劃分:|r|<0.4為低度線性相關;0.4≤|r|<0.7為顯著性相關;0.7≤|r|<1為高度線性相關。 基于以上條件,根據公式(1)計算得出:
2006年~2015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相關系數r =0.5001;0.4≤|r|<0.7為顯著性相關。
2006年~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與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相關趨勢見圖9。
2、2006年~2015年混凝土預制樁產量增長與我國房地產投資增 長高度相關
基于上述分析模型,進一步判斷2006年~2015年混凝土預制樁 增長與我國房地產投資增長的相關性。
混凝土預制樁產量增長率和房地產投資增長率為兩個連續變量,分別為x,y,且呈正態分布,均為線性關系,同樣采用積差法模型對兩者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根據公式(1)計算得出:混凝土預制樁增長與我國房地產投資 增長的相關系數:r=0.96;0.7≤|r|<1為高度線性相關。
2006年~2015年混凝土預制樁增長與我國房地產投資增長相關趨勢見圖12。
(二)投資拉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始于2013年,結構調整進行時
改革開放30多年后,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正在轉變。經過持續的高速增長,我國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等出現歷史需求峰值后,必定掉頭 向下,主要以投資增長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事實上,2013年以來的三年,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從數量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 從投資驅動換擋創新驅動,開始了減“虛胖”長“肌肉”的過程。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從2012年起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速的貢獻率超過以傳統制造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為代表的第 二產業;2013 年起第三產業對經濟總量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2015 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50.5%,高于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稅收貢獻增大,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6.4%,比上年大幅提高15.4個 百分點,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快于東部地區,區域結構協調性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全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工業快4.1個百 分點。2010年~2015年我國三大產業對GDP貢獻變化情況見圖15。
我國“十一五”和“十二五”(2006 年~2015 年)兩個五年計劃 發展期間,宏觀經濟增速經歷了從高速到中高速階段,直接對應著我 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高到低的過程(拐點在2013年)。其中,從2012年破“8”,到2015年破“7”,圖16和圖17顯示出我國經濟增 速下滑速率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大幅下降速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自2013年開始我國經濟正在改變長期以來依賴投資的增長方式。
2、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由高速降至低谷,發展動力轉換相對滯后2006年~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快速增長,是全球混凝土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十年期間行業企業規模、資產規模、經濟規模和投資規模分別增長了3.13倍、6.81倍、9.78倍和16.4倍,見表2。
表2 2006年~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發展指標對 比
指標 | 2006 年 | 2015 年 | 增長率(%) |
規模企業數(家) | 2055 | 8489 | 313 |
資產(億元) | 1117 | 8720 | 681 |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 1014 | 10932 | 978 |
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 145 | 2518 | 1636 |
十年期間,行業經濟增長在投資拉動下經歷了由高速向低速的轉換,拐點落在2013年,見圖18,圖19,圖20。行業經濟增長的大 致脈絡如下: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規模超過水泥產業成為建材工業第一;
201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收入、利潤、投資增速大幅放緩,行業經濟高速增長終結;
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超過水泥產業成為建材工業經濟規模最大的產業;
2015 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生產、收入、利潤、投資增速同時降至歷史最低。見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
2015年經濟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增速盡管為25年的最低(GDP 為6.9%),但新的增長亮點頻現。與此同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也遭遇近十年來最大的降幅,發展動力轉換相對滯后,轉型 升級緩慢。由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顯著相關,當長期拉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建筑業投資、房地產投資以及基建投資)大幅下降,外在發展動力減弱,內生發展動力尚未形成或形成滯后,行業經濟增長隨之降至低谷。
近十年行業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四萬億” 過度投資造成傳統產品產能嚴重過剩,在傳統市場需求的大幅萎縮背 景下,2015年無論混凝土制品行業還是預拌混凝土行業,生產活動 均降至歷史最低。以混凝土預制樁行業為例,由于與房地產投資高度 相關,在2014年、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斷崖式的下跌,已連續兩 年全行業減產,近半數企業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開工率僅為40~50%, 生產經營舉步維艱。以商品混凝土行業為例,2015年生產增長僅為2.14%,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各種在高速發展積累的矛盾突出顯現,嚴重制約行業的持續發展。
對于長期依賴投資快速發展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面對外在 發展動力消弱,經濟下行的困難局面,必須加快打破依賴投資拉動增長的固有思維定式,堅定依靠創新驅動,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投資拉動增長向創新驅動增長、數量發展向質量發展的轉變,開啟行業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三、展望2016年:著力推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重塑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2016年:“供給側結構改革”將推動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 業轉換發展動力、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自2015年10月中央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在廣東考 察時談及“供給側改革”開始,2015年11月中央四次提及“供給側 改革,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 性改革”概念;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重心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 任務。
中國改革開放37年的成就,歸根結底就是市場力量不斷增強的結果。面對過度依賴投資、強勢政府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所形成的嚴重后遺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供給側改革對于擺脫傳統意義上的對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依賴意義重大。“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 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供給來促進經濟增長。它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 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味著未來五年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將從短期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模式,逐步轉變為供給與需求并重、以中長期高質量制度供給為特征的創新模式,為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提供更堅實的制度保障。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乏力,根本的癥結在于供給側的結構性缺陷:一是要素價格扭曲導致資源不能有效配置,過度投資、過度低水平重復發展,導致同質化產品產能嚴重過剩,嚴重抑制了創 新活動,減少了有效供給;二是企業普遍停留在低成本競爭階段,行 業目前的供給現狀是低端供給嚴重過剩、中高端供給不足;同質化供 給嚴重過剩,個性化、定制化供給不足,無法適應不斷升級的需求結 構。因此,“供給側結構改革”將是混凝土與水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 擺脫被動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換發展動力、形成經濟增長新動 力的根本出路。
(二)2016年:創新發展,重塑需求,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的 有效途徑
2016年,我國依然處于經濟發展戰略的機遇期和經濟新常態的 “三期疊加”即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受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雙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在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基調的產業變革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勢必加快轉變投資拉動的思維定式,堅定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可持續發展,開啟一個提質增效、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產業經濟創 新發展新階段。
1、創新發展的重點方向
黨十八大五中全會總結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歷程, 提出了“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協調發展, 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堅 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 祉”等五大發展新理念,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發展,對混凝土與 水泥制品行業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這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首當其沖。徐永模會長在2015年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所作的主題報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贏 在創新》,對經濟下行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創新發展思路”給 予十分精辟透徹的闡述,指出了行業未來創新發展的重點方向和路徑。
(1)資源整合,聯合重組:經濟下行周期,聯合重組正當時。 有利于消除惡性競爭,建立良性產業生態,實現合作共贏;
(2)觀念創新,從工業品走向消費品:制造業向生產型服務業 轉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3)商業模式創新,水泥-混凝土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一體化,經營管理一體化,互為支撐,提高混凝土的經營績效和應收款控制水平;
(4)價值鏈創新,打造以混凝土為核心的產業鏈:以混凝土產業為核心,向上下游產業拓展,形成了貫穿資源開發—生產—運輸— 服務—檢測的產業鏈,業務覆蓋水泥、礦山、外加劑、物流、研發、 檢測、建筑工業化、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將打造以混凝 土產業為核心的建筑工業化產業園、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
(5)工程創新,敢于創造世界新紀錄:創造領先的混凝土材料工程實踐,為“走出去”國際化發展提供競爭實力和品牌效應;
(6)材料創新,瞄準高強輕骨料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工程技術 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當混凝土工程向“更高、更大、更深、更綠、 更精、更長”的方向發展時,已對混凝土輕質高強,對混凝土結構的輕質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增加有效供給,重塑需求,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1)優質優價的產品需求著名的財經人吳曉波曾指出:“未來的新實業、新金融、新消費、
新城鎮化,不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一個優質的過程……全 世界好的東西一定需要好的價格,只有好的價格以后才有好的利潤, 有了好的利潤以后才有好的創新,有了好的創新以后才可以推動這個 產業的進步。歷史上每一個產業的進步,沒有一個產業是被價廉物美所推動的?!?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這種理念和趨勢判斷對于當下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轉變固 有觀念,增加有效供給、重塑需求,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有著重要意義。“未來的新實業、新金融、新消費、新城鎮化,不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一個優質的過程”。目前在裝備制造業和材料制品產業里,已經有一些以創客空間的模式,引入企業內外技術專家,圍 繞提高產品質量,攻克了不少技術和工藝難題,對于加快供給側結構 改革,重塑需求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2)產品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化需求不斷增長,標準化大規模制造(標制)的消費產品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 求,互聯網、物聯網、BIM、3D 打印等信息技術使得建筑整體、局部 空間和圍護結構構件的批量化個性化定制的成本大大降低,大批量定 制將是建材業、建筑業新的發展方向。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要積極迎接技術革命帶來的各種發展機遇。
(3)化解產能過剩有效途徑:
1. 通過‘一帶一路’將優勢產能帶出去;
2.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企業和低端產品;
3. 通過創新技術,優化和精化生產線,提升產品品質。
(4)2016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增長新動力須把握重大 機遇
l 建筑工業化:建筑工業化是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它改變了傳統建筑行業中原有的手工作業、粗放型的建筑方式,利用高 科技和信息工業化的手段,在流水線上建好房子的“零部件”,再在現場進行裝配,對推動我國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對于建筑行業上游材料供應端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 業提升預制混凝土建造能力,增加有效供給,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l 發展綠色建筑: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 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這將是建筑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大勢所趨。也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堅持低碳、綠色、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綠色制造、綠 色材料、綠色建筑的發展中實現自身的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l 鐵路、高速公路、水利建設、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棚 戶區改造:未來國家還將在鐵路、高速公路、綜合管廊、海 綿城市等方面大量投入,這也是靠投資拉動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經濟增長點。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年,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沒有變,具有良好的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 認識到,2016年世界經濟繼續深度調整,經濟持續下行帶來的不利 影響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有可能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長動能轉換銜接還存在多重制約,面臨的環境仍較為復雜嚴峻。
“十三五”期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主要側重以下五個方面:從防過熱轉向穩增長,從防通脹轉向防通縮,防止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 以化解產能過剩為重點,從調控市場主體轉變為激發市場活力。
2016 年,混凝土于水泥制品行業要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 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一是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要圍繞需求結構變化,在增加有效供給、重塑需求的 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二是鼓勵企業加強經營管理,苦練 內功,按照市場需求組織企業生產,按經濟規律做好行業自律。三是 要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轉變發展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全行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努力實現“十 三五”行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2019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運行報告2020-03-02
- 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2-03-04
- 2018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回顧2019-02-25
- 2017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分析2018-03-02
- 2016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17-03-24
- 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與行業發展綜述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