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大城中村煥新,智慧賦能“舊改航母
“那里的街道很亂,樓與樓的距離只是縫隙。”歌曲《白石洲》的這句歌詞,真實反應了深圳市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中村——白石洲過去的生活場景。如今,被稱為深圳“舊改航母”的綠景白石洲璟庭項目,正在智慧建造的加持下,向融合商業、居住、文化和教育的大型綜合體生長蛻變。

舊改中航拍圖

01
工地蛻變工廠,高空施工“多面手”
走進綠景白石洲項目,地面干凈整潔,空氣濕潤清新,盡管在主體建造階段,樓面外部并未見工地常見的爬架,僅有附著在樓體高處的一圈機械平臺,正向上攀爬。“這是中建三局研發的新型輕量化‘住宅造樓機’,以前建一棟樓需要多個裝備進行輔助,比如塔吊、爬架、布料機等,造樓機則實現了把所需要的設備都集中到一個平臺,并且免去了反復拆裝過程。”項目經理孫輝輝介紹道。進入平臺內部,才發現這儼然是一座空中工廠,鋼筋綁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澆筑、噴淋養護……造樓機內,工人們在不同空間內各司其職,進行各個模塊的施工,多道工序穿插開展。

空中造樓機模型

“造樓機這個裝備,我們確實是物盡其用,做到了既要、又要、還要!”項目技術總工付前龍以造樓機配備的懸掛式移動布料機舉例——11米移動式布料機沿懸掛軌道移動,可實現兩個布料點位間切換,避免了傳統施工方式中泵具的位置調整及拆裝。布料機臂節末端增設助力平衡吊鉤,實現現場智能吊運,前端設置噴淋水管,實現全智能樓板養護。在高度集成的強大功能加持下,造樓機可在1—1.5小時內整體爬升一個結構層,對比傳統爬模施工提升工效30%,每造一層樓可節約2天,真正做到了以智能建造賦能“新質生產力”,提升精益建造水平。

02
智慧提質增效,鑄就工友“安全盾”
深圳因臺風帶來的雨水多,每到這種時候,就必須停工以確保安全,“少做一天工,就少掙一天錢”,而等到艷陽高照,又必須面對高溫暴曬。“住宅造樓機”安裝了四塊可伸縮雨篷,平時施工時,可開啟雨篷吊裝材料;暴雨天氣來臨,可隨時關閉雨篷遮雨;高溫天氣,可關閉雨篷、開啟噴霧裝置進行降溫。而更重要的是顯著提升的安全性,在井道一體化的作業平臺,施工作業如履平地,有效解決了電梯井結構施工安全隱患較大、施工效率低等問題。“這和在工廠上班,就是一樣的嘛!”第一次站上這樣的施工平臺,老周就掏出手機往家庭群里分享了視頻,這也是老周干工地20多年以來,第一次在工作間隙,安心地站在高空與家人分享了其為之揮灑汗水的美麗城市。

涂料機器人

不僅是造樓機,智能抹灰機器人也是項目智能建造的“縮影”。墻面處理機器人集合視覺自動駕駛、激光感應技術、自動噴涂技術、打磨與自動吸塵技術、5G導航技術等,替代人工從事高粉塵裝修墻面作業,該款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自動完成墻面打磨、抹刮膩子、油漆噴涂等工作,對于建筑90度、180度轉角,也能輕松覆蓋,每小時最大處理面積達60平方米,除了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更實現了危險作業少人化、無人化施工,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據了解,智慧建造為整個項目壓縮人工成本、解放現場勞動力達30%。
03
智慧大腦加持,跑出建造“加速度”

在整體管控上,項目接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采用5g物聯網平臺集成云端、邊緣計算、AI(人工智能)算法,連接數萬個攝像頭及智能化勞務管理系統、智能水電監測子系統、5G智能安全帽等數十種智能設備,如同嵌入項目肌體的“神經末梢”,實時監測環境要素,實現“人、機、料、法、環、安全、商務、進度、測量、可視化”的全面管理,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性,實現建造過程中全智能全自動化生產。
04
智慧居家體驗,打造深圳“好房子”

步入家門,玄關的歡迎語音與燈光亮起,他用手機接入全屋智能系統,透過一塊屏幕,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一目了然,屋內燈光、空調、窗簾、新風等設備,均可通過語音或手機調控,還可以根據生活習慣和偏好自動調節室內環境參數。最讓徐剛覺得暖心的是能一鍵連入物業管理終端,直達社區監控攝像頭畫面,在戶內即可查看老人小孩活動畫面,發生緊急情況更可一鍵遠程報警。“一鍵呼梯功能對我們這種上班族也非常友好,特別是早上出門前,能把等電梯的時間節省下來。”面對諸多人性化智能設計,他贊不絕口。
2025年,項目將正式竣工交付,白石洲也將逐步煥新為一個融合商業、居住、文化和教育的大型綜合體,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城市更新順利進展的背后,是生產模式的變革、是智慧建造的升級,也是中建三局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破解城市更新難題的典范之作。
(通訊員 汪蘭 張芷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三天一層的“中國速度”How Fast Can We Build A Skyscraper?2024-08-01
- 一個交通樞紐,160個出入口,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2024-08-21
- 三天一層,中國建筑33個月建成452米吉隆坡新地標2025-01-09
- 東大排面,網友熱議的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為啥這么好看?2025-04-26
- 建筑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多家央企“智能建造”走在前列2023-07-18
- 新一代“空中造樓機”4天蓋好一層樓2023-07-18